[实用新型]一种挖入式港池自动清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2337.5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7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明;鲁洋;蒋柳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E02F3/9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挖入式港池 自动 清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港池清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挖入式港池自动清淤系统。
背景技术
挖入式港池是在岸上开挖出来的港池,在地形条件适宜或岸线不足时常常建设这种港池,其优点是:可延长码头岸线,多建泊位,掩护条件较好;缺点是:开挖土方量较大,且港池口门处存在的回流、浑水异重流以及河口潮汐引起港池产生泥沙淤积。
港池中的泥沙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三类:悬移质泥沙浮于水中并随之运动;推移质泥沙受水流冲击沿河底移动或滚动;河床质泥沙则相对静止而停留在河床上。三种类型的泥沙在不同水力条件下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沉淀、淤积。当河流含沙量较大时,港池内淤积更加严重,对船只的进港停泊带来很大影响,而且港池的维护工作量和费用较大。
因此,提出一种挖入式港池的综合清淤系统,尤其是综合解决悬移质、推移质、和河床质泥沙淤积问题的清淤系统,对减少挖入式港池淤积,提升港池服役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挖入式港池自动清淤系统,通过泥沙压力传感技术和阶梯式分选结构,对港池内悬移质、推移质和河床质泥沙进行清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挖入式港池自动清淤系统,包括河道1,所述河道1的侧边开设有港池系统2,所述港池系统2包括第一港池21和第二港池22,第一港池21和第二港池22均通过若干个积淤槽23分别与位于第一港池21和第二港池22之间的若干个积淤井24连通,每个积淤井24内均设置有抽淤装置25;所述第一港池21和第二港池22内底部设置有竖向射流系统3,竖向射流系统3包括设置于第一港池21和第二港池22底部的若干组竖直射流板31,每块竖直射流板31上均安装有若干个竖直射流管32和若干个泥沙压力传感器33,所述竖直射流管32通过高压进水管34外接高压水泵房35;所述第一港池21和第二港池22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水平向射流系统4,所述水平向射流系统4包括安装于第一港池21和第二港池22内侧壁上的若干个水平射流板41,每块水平射流板41上设置有若干组水平射流管42,水平射流管42通过低压进水管43外接低压水泵房44。高压水泵房的压力范围为25~30MPa;低压水泵房的压力范围为2.5~10MPa。
进一步的,所述积淤槽23倾斜设置,其中积淤槽23远离积淤井24的一端高于靠近积淤井24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积淤槽23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25°~30°。
进一步的,所述港池系统2垂直于河道1内水流方向设置,所述水平射流板41安装于第一港池21和第二港池22内平行于水流一侧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射流板31倾斜设置,其中竖直射流板31靠近水平射流板41的一端高于远离水平射流板41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射流板31在其倾斜方向上相邻的两块竖直射流板31呈阶梯状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射流板31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25°~30°。
进一步的,每块竖直射流板31上按梅花形布置若干个竖直射流管32,每块水平射流板41上按梅花形布置排布有若干个水平射流管42。
进一步的,若干个泥沙压力传感器33均匀的散布于若干个竖直射流管32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泥沙压力传感器33连接显示器5,显示器5用于显示泥沙压力传感器33检测的实时压力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泥沙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淤积的泥沙压力,从而可以调节射流管出水,与水流测速仪、泥沙浓度仪等测量方式相比,易于布置,且不干扰港池内水流流态,有利于港池水流稳定停船;
2、本实用新型通过港池底部阶梯式分选清淤结构,分选沉积在池底的推移质、河床质泥沙,通过清淤泵抽到岸上,可将其用于沿海围垦等工程,提高淤积物的资源化利用;
3、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解决悬移质泥沙、推移质泥沙和河床质泥沙的淤积问题,清淤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港池系统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竖向射流系统和水平向射流系统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水平射流管的分布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23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能耗回转窑式焚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死亡时间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