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加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5095.0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7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廖民安;李学锋;张旭;王新营;朱继广;何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旭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加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气体加湿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体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例如显示屏的工业生产中,目前化学药剂混合稀释及输送过程中一般都要用到例如氮气等惰性气体,它主要是用于对储液罐中的液体加压并可隔开空气与液体的接触。而工业中使用的氮气一般都是干燥的,如果储液罐中长期使用氮气就会使溶液中的溶剂(水)蒸发出来而影响化学药液的浓度,因此设计一种对氮气等惰性气体进行加湿的设备是有积极意义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加湿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气体加湿装置,包括加湿筒体、位于该加湿筒体内且与该加湿筒体间隔设置的进气通道,以及填塞于所述加湿筒体和所述进气通道之间的透气隔液环,该进气通道的上端外周壁密封连接于该加湿筒体的筒口上,该进气通道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加湿筒体的液位以下并与所述加湿筒体的底壁间隔开,所述透气隔液环位于所述加湿筒体的液位以上,且所述加湿筒体的出气口和注液口分别位于该透气隔液环的上下两侧。
可选地,所述加湿筒体形成为圆筒结构,所述进气通道形成为圆管结构,所述透气隔液环形成为圆环结构,且所述圆筒结构、圆管结构和圆环结构的中心轴线重合。
可选地,所述透气隔液环由纤维或金属丝缠绕而成。
可选地,所述纤维或金属丝的直径为0.8-1.2mm。
可选地,所述加湿筒体的内周壁上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透气隔液环嵌入至该环形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加湿筒体包括上端内侧壁形成有L形止口的下筒体,以及下端内侧壁形成有径向凸缘的上筒体,并且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可拆卸地密封连接,所述L形止口和所述径向凸缘围成所述环形凹槽。
可选地,所述进气通道的下端和所述加湿筒体的底壁的距离为10mm-20mm。
可选地,所述气体加湿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透气隔液环下方的示液管道,该示液管道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加湿筒体的中心轴线,且该示液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到所述加湿筒体的上下两侧。
可选地,所述示液管道包括由透明材质制成的示液管,以及可拆卸地连接于该示液管两端的一对L形二通接头,每个L形二通接头的相应接口可拆卸地密封连接于所述加湿筒体上。
可选地,所述进气通道的上端外周壁上形成有连接法兰,所述加湿筒体的筒口上形成有径向支撑环,该连接法兰搭接于所述径向支撑环上并通过紧固件相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向进气通道内向下通入待干燥的气体,气体便经由进气通道引导至加湿筒体内的液体中,并越过进气通道的下端而折返向上流动至脱离该液体。由于气体在穿过液体时会有一部分水气化,因而能够实现气体加湿的功能。加湿后的气体继续向上流动并经过透气隔液环,可阻止液体的冲击和飞溅,将液体拦截至加湿筒体内,而允许加湿后的气体通过并最终从出气口排出。因此,本公开提供的气体加湿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加湿效果好,性能稳定可靠,且在线安装,无需其它的能量供应。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气体加湿装置的剖面立体图,其中双箭头表示液体的流向,单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A表示液体的液位;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气体加湿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出气口10加湿筒体 11环形凹槽
12L形止口13下筒体 14径向凸缘
15上筒体 16径向支撑环 2注液口
20进气通道 21连接法兰 3进气口
30透气隔液环 40示液管道 41示液管
42L形二通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底、顶”通常是指相对于附图的图面方向而言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旭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旭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5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自动气推水盘膜滤洗机
- 下一篇:一种预混式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