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烹饪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5029.9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1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崔卫民;王晓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A47J36/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烹饪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陶瓷内胆的电磁感应加热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感应加热烹饪器具包括内胆和带有电磁加热线盘的锅体,其工作原理为:在电磁线盘中通入高频电流,使得电磁线盘周围产生高频的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可以使得锅体上产生涡流,通过涡流的作用实现锅体本身发热,容纳于锅体内的内胆受热,从而对其中的食物进行加热烹调。
为了提高食物的口感,现有一种内胆由陶瓷材料一体成型。然而,由于陶瓷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较低,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由于局部发热变形或者碰撞而受损,影响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提高带有陶瓷内胆的烹饪器具的强度,以延长使用寿命,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强度良好的烹饪器具。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陶瓷内胆和电磁加热线盘,所述陶瓷内胆包括底部、侧部以及连接在所述底部与侧部之间的弧形部,所述陶瓷内胆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设于所述弧形部与所述底部的连接处,在所述底部设有第一电磁传导元件,所述第一电磁传导元件的外缘贴近第一加强部,二者距离小于等于4cm。
进一步地,所述陶瓷内胆的外表面还形成有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设于所述弧形部与侧部的连接处,在所述弧形部设有第二电磁传导元件,第二电磁传导元件设置在第二加强部和第一加强部之间,第二电磁传导元件的上端依附在第二加强部下方,且距离第二加强部小于等于3cm。
进一步地,第二电磁传导元件的下端贴近在第一加强部的外圈,第二电磁传导元件下端距离第一加强部的距离小于等于3c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部和第一加强部凸设于所述陶瓷内胆的外表面,且与所述陶瓷内胆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磁传导元件和/或第一电磁传导元件为金属膜或者网状的金属层。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膜或者网状的金属层的厚度为40-200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磁传导元件和/或第一电磁传导元件为环形,且所述环形的圆心位于所述陶瓷内胆的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磁传导元件包括多个环形,其沿所述陶瓷内胆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电磁传导元件包括多个环形,其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磁传导元件和/或第一电磁传导元件设于所述陶瓷内胆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传导元件为环形,所述环形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直径D选自以下的范围,20mm≤D≤7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包括陶瓷内胆和电磁加热线盘,所述陶瓷内胆包括底部、侧部以及连接在所述底部与侧部之间的弧形部,所述陶瓷内胆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设于所述弧形部与所述底部的连接处,在所述底部设有第一电磁传导元件,所述第一电磁传导元件的外缘贴近第一加强部,二者距离不超过4cm。由于陶瓷内胆传热效果差,第一电磁传导元件容易引起局部过热,因冷热不均而裂开的问题,在陶瓷内胆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加强部,从而能够大幅提高陶瓷内胆的强度,减小因加热区域过热、而与非加热区域温度不均由此发生开裂的风险,增强胆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在设有第二电磁传导元件的弧形部与侧壁连接处设置第二加强部,也是同理。
2.第一电磁传导元件的外缘贴近第一加强部,二者距离小于等于4cm。因为,在发明人多次试验中发现,距离第一电磁传导元件4cm以内的范围中更容易因局部过热而发生开裂问题,在该范围之内设置第一加强部,能够有效地减少内胆开裂的问题。第二电磁传导元件的上端距离第二加强部小于等于3cm,第二电磁传导元件的下端距离第一加强部的距离小于等于3cm;也是出于同样的考量,因为弧形部比底部强度更低,经多次试验,第二电磁传导元件附近3cm范围中更容易因局部过热而发生开裂问题,在该范围之内设置第二/一加强部,能够有效地减少内胆开裂的问题。
3.第二加强部和第一加强部可凸设于陶瓷内胆的外表面,不仅起到提高强度的作用,并且位于弧形部与底部的连接处的第一加强部突出于底部的下表面,从而支撑陶瓷内胆,放置于锅体内时,避免底部直接与锅体接触,能够较好地保护设于底部和弧形部的电磁传导元件,避免其摩擦、碰撞受损。并且由于第一加强部的支撑,使得底部与设置的第一电磁传导元件与电磁加热线盘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使得电磁加热效果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50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织物(SL16949S)
- 下一篇:织物(SL16936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