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回火泄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9080.0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0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熊军林;刘波;张斌;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1/02 | 分类号: | F02M2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回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安全防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回火泄压装置,适用于提高装置开启压力的一致性。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发动机通常采用火花塞点火方式,由于火花塞使用较长时间后,受电腐蚀影响其点火可靠性下降、失火概率增大,如果未能按照维修保养要求及时更换新的火花塞,未燃的可燃气体在排气管中会被再次点燃,爆炸气压在气门重叠角时反串到进气管,高压气体会打弯进气节流阀阀片等。另外,燃气喷嘴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卡滞,造成混合气过浓或过稀甚至引起失火。总之,燃气发动机失火现象是很常见的,如未及时控制容易产生回火放炮损坏进气节流阀、传感器等零部件。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3437916A,申请公布日为2013年12月11日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防回火安全阀,包括阀体及其内部设置的阀芯、阀杆导管,阀芯包括相互连接的密封座、阀杆,密封座为锥型结构,其小直径端与进气端设置的密封面密封配合,大直径端与阀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阀杆的另一端穿过阀杆导管后固定在阀杆导管的顶部,且阀杆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凸台,阀杆的外部套设有回位弹簧。虽然该结构具有良好的防回火功能,且密封效果较好,但其采用的是机械式弹簧结构,由于弹簧弹力的控制精度不高,因此无法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开启压力一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防回火装置开启压力不一致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开启压力一致性的发动机回火泄压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回火泄压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防爆压力膜片、泄压防护罩,所述防爆压力膜片的一侧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通,另一侧依次通过泄压防护罩的内腔、泄压防护罩周圈开设的多个通孔与大气相通,且防爆压力膜片通过其上设置的信号盘与发动机ECU电连。
所述防爆压力膜片、泄压防护罩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所述泄压防护罩、防爆压力膜片的外部分别套设有一号法兰、二号法兰,所述一号法兰通过二号法兰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防爆压力膜片的制造材料为316L不锈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回火泄压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防爆压力膜片、泄压防护罩,防爆压力膜片的一侧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通,另一侧依次通过泄压防护罩的内腔、泄压防护罩周圈开设的多个通孔与大气相通,且防爆压力膜片通过其上设置的信号盘与发动机ECU电连,当发动机回火产生的高压气体反串至进气管内时,其压力超过装置设定值,防爆压力膜片会瞬间破裂,从而使高压气体被释放到大气中,同时发动机ECU会接收到来自防爆压力膜片上信号盘的断路信号,随后通过控制燃气安全阀断开以切断燃气供应,使发动机停止运行,避免由于发动机回火引起中冷器、混合器、节气门等损坏及燃气泄漏的危险,该装置的压力控制精度高,通过设置防爆压力膜片的耐压值可有效保证开启压力的一致。因此,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装置开启压力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中:防爆压力膜片1、泄压防护罩2、内腔21、通孔22、一号法兰3、二号法兰4、密封垫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发动机回火泄压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防爆压力膜片1、泄压防护罩2,所述防爆压力膜片1的一侧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通,另一侧依次通过泄压防护罩2的内腔21、泄压防护罩2周圈开设的多个通孔22与大气相通,且防爆压力膜片1通过其上设置的信号盘与发动机ECU电连。
所述防爆压力膜片1、泄压防护罩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5。
所述泄压防护罩2、防爆压力膜片1的外部分别套设有一号法兰3、二号法兰4,所述一号法兰3通过二号法兰4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防爆压力膜片1的制造材料为316L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9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度回收内燃机热量的分布式能源站系统
- 下一篇:外部废气再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