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烧器的加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6963.6 | 申请日: | 2017-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0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伍仲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满凌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1/00 | 分类号: | F23D11/00;F23D11/44;F23D11/3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 加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的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家用炉灶所使用的燃料一般为煤气,但煤气的使用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一旦出现煤气泄漏现象,后果不堪设想,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使用液体燃料的炉灶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2230620A于2011年11月2日公布了一种液体燃料气化燃烧器,具体公开了包括供应燃料的进料管,以及喷出燃料进行燃烧的喷嘴,所述的进料管连接燃料气化器,气化器的出口连接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排气口连接喷嘴。该结构通过燃料汽化器与气液分离器配合工作达到气化燃烧的目的,但该结构的雾化效率较低,不利于燃料燃烧,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燃烧充分、燃烧效率高、体积小巧的燃烧器的加热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燃烧器的加热结构,包括储料器,储料器内有相互连通的储料室和燃烧室,储料室连通有燃料进口和燃料出口,燃料进口连接进料管,燃料出口连接引射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储料室和/或进料管和/或引射管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
所述储料器由外筒和内筒组成,内筒设置于外筒内侧,彼此之间的间隙构成环形的储料室,储料室顶部和底部封闭设置,内筒内腔形成燃烧室,燃料进口设置于外筒上,燃料出口设置于外筒和/或内筒上,燃料出口通过引射管连通燃烧室。
所述储料器底部设置有收集器,收集器内有收集室,燃烧室与收集室连通。
所述燃烧室与收集室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上设置有若干收集通孔。
所述燃烧室内设置有燃烧头,该燃烧头呈漏斗状,上大下小,其侧壁竖直设有若干燃烧通孔,燃烧头与引射管出口端有间隙。
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管、加热线圈、加热陶瓷、红外线发射器、电磁波发射器、微波发射器或加热半导体。
所述储料室内储存的燃料为液体燃料,包括汽油、煤油或水燃料。
本实用新型为进一步提高雾化效果,设置有加热装置对储料器和/或进料管和/或引射管进行加热,促使燃料在储料和/或进料和/或出料等状态下的雾化,提高雾化效率,使燃烧效果更好;此外,设置储料室环绕燃烧室,燃烧室内燃烧加热时,也有助于对储料室内的液体燃料进行雾化,且促使内部压强增加,进而自动推送液体燃料,燃烧头上未能完全燃烧的液体燃料收集在收集室内,进一步雾化,再进入燃烧室被充分燃烧,使液体燃料得到充分燃烧,燃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本燃烧器的加热结构,包括储料器和加热装置12,储料器内有相互连通的储料室4和燃烧室10,储料室4连通有燃料进口5和燃料出口11,燃料进口5连接进料管,燃料出口11连接引射管6;加热装置12分别对储料室4和进料管进行加热。加热装置12的加热功能可促使储料器和进料管内的液体燃料雾化,实现液体燃料在储料和进料状态下的雾化,提高雾化效率,使燃烧效果更好。
进一步说,储料器由外筒1和内筒2组成,内筒2设置于外筒1内侧,彼此之间的间隙构成环形的储料室4,储料室4顶部和底部封闭设置,内筒2内腔形成燃烧室10,燃料进口5设置于外筒1上部,燃料出口11设置于外筒1下部,燃料出口11通过引射管6连通燃烧室10。储料室4环绕燃烧室10的设置也可帮助液体燃料雾化,且使储料室4内压强增加,帮助推送液体燃料和燃烧,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进一步说,储料器底部设置有收集器7,收集器7内有收集室8,燃烧室10与收集室8连通。引射管6出口端未被燃烧的液体燃料会落在收集室8内,并在收集室8内继续雾化,然后再次进入燃烧室10被充分燃烧。
进一步说,燃烧室10与收集室8之间设置有隔板9,隔板9上设置有若干收集通孔。收集通孔以便液体燃料进入收集室8。
进一步说,引射管6由外侧贯穿收集器7伸入收集室8内,再贯穿隔板9伸入燃烧室1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满凌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满凌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6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