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5737.6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4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贾登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登忠 |
主分类号: | B28B7/18 | 分类号: | B28B7/18 |
代理公司: | 贵州贵达律师事务所52111 | 代理人: | 张佳佳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南路6号***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浇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综合管廊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模具。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道路下面建造一个市政共用隧道,将电力、通信、供水、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集中在一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做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的共享。
预制综合管廊的常见的浇筑工艺一般采用卧式整体浇筑,但是由于综合管廊的浇筑高度高、重量大,从而在浇筑时经常在模具的下部出现胀模现象,从而造成模具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难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模具,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牢度好。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模具,包括支撑架、外模及内模;外模设于支撑架上,其包括两侧的侧模,底部的底板,以及正面与后面的“口”型口模,内模设于两口模之间;所述侧模与口模朝外方向以及内模朝内方向均设有多个槽形加强筋;所述侧模中部往底部的槽形加强筋逐渐变高。
所述口模上边的中间往外凸起,形成梯形,增强口模上边的抗压强度,避免口模上边弯曲,从而影响浇筑的管廊配合面的平整度。
所述内模包括“门”形模和底盖,便于将内模分开安入口模内。
所述底盖的上方设内部空心的挂边,便于叉车移动底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模具采用拼装方式,便于运输安装;模具的外膜和内模均采用槽形加强筋,其结构牢度好;侧模设斜向槽形加强筋,增强模具的下部的抗压强度大,防止模具出现胀模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半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模具,包括支撑架1、外模2及内模3;外模2设于支撑架1上,其包括两侧的侧模21,底部的底板23,以及正面与后面的两个“口”型口模22,口模22上边的中间往外凸起,形成梯形;内模3包括“门”形模31和底盖32,且设于两口模22之间,底盖32的上方设内部空心的挂边33;所述侧模21与口模22朝外方向以及内模3朝内方向均设有多个槽形加强筋;所述侧模21中部往底部的槽形加强筋逐渐变高。
安装浇筑模具时,将外膜2的底板23置于支撑架1上,并调平;然后将两侧的侧模21和两口模22以边对边的形式对齐并固定连接;利用叉车先将内模3的“门”形模31插入两口模22内,并使边对边对齐后,再利用叉车叉住底盖32上的挂边33,将底盖32放至“门”形模31的底部,并使边对边对齐地置于口模22内,再边对边固定连接,即形成内部空心的预制管廊的浇筑模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登忠,未经贾登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57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