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管旋流进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1347.1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1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帮华;解永刚;胡均志;赵轩刚;何彦君;马骞;车军杰;范敏强;张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38 | 分类号: | C02F1/38;C02F1/00;C02F1/4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薛玲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管旋 流进 结构 旋流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化、水处理等环保行业及固液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直管旋流进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
背景技术
旋流分离器的实用新型、应用最初用于选矿过程中的固液分离和液液分离,距今已有约一个半世纪之久,现已广泛应用于固液、液液、气液及气固分离等领域。随着旋流分离技术、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及环境要求的日益严格,各种旋流分离器应运而生。其中水力旋流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油田采出水处理设备,因其结构紧凑、质轻、高效、空间利用率高,且工艺简单、费用低廉等诸多优势在石油工业领域脱颖而出。多年来的科研经验、工程实践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旋流分离技术应用于油水、固液分离领域存在着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必要性以及工程应用的广阔前景。
在含油污水处理方面,悬浮物的控制指标甚是严格。油田污水,尤其油田采出水多用于回注,而回注水中的悬浮物是引起地层堵塞、输油通道堵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含油污水中油分的存在,使得悬浮物难以和液体进行有效分离,因此在含油污水处理方面,对固液分离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直接垂直进水方式,给水的向心力小,水质容易形成小的旋涡,导致油、沉淀、水不能完全分离,目前无法满足含油污水的处理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的进水方式给水向心力小,水质容易形成小的漩涡,导致油、沉淀、水不能完全分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管旋流进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管旋流进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包括罐体、溢流口、分流锥、分流帽、排油口、排渣口、集水口、排水管、出水口、上滤板、填料、下滤板、人孔、螺旋导流槽、进水口、支撑脚、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配置的进水管与所述螺旋导流槽连通,进水管与所述螺旋导流槽的槽壁成直角。
本实用新型基于其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
(1)直管旋流进水结构相比斜侧切旋流进水结构制造简单;
(2)进入罐内分流为两部分,节省旋流时间;
(3)每部分旋流水量减少,效果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罐体结构剖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旋导流槽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详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螺旋导流快速沉淀分离装置,包括罐体1、溢流口2、分流锥3、分流帽4、排油口5、排渣口6、集水口7、排水管8、出水口9、上滤板10、填料11、下滤板12、人孔13、螺旋导流槽14、进水口15、反冲洗水管16、反冲洗进口17、支撑脚18、排污口19。
罐体1安装在支撑脚18上,罐体1外壁中部设置进水口15、下部设置排污口19、中上部设置有人孔13、上部设置有出水口9、排渣口6、排油口5和溢流口2;罐体1内腔顶部设置分流锥3,分流锥3下设分流帽4,分流帽4内部设置有连通出水口9的排水管8;排水管8一端与出水口9连接,另一端与集水口7连接;分流帽4与罐体1结合处的上端设置有排渣口6;排油口5设置在分流帽4、分流锥3与罐体1构成的内腔壁上;罐体1内腔中上部设置上滤板10和下滤板12,人孔13与上滤板10和下滤板12之间的腔室连通,上滤板10和下滤板12之间的腔室内装填有填料11;螺旋导流槽14设置在罐体1腔内,沿罐体1内壁螺旋向下,待处理液通过进水口15后送入螺旋导流槽14内,形成旋流分离区。
罐体1内腔螺旋导流槽14下方设置反冲洗水管16,反冲洗水通过反冲洗进口17送入反冲洗水管16中,用来反冲螺旋导流槽上聚集的悬浮物。
本实施例的填料11为泡沫粒珠石英砂、陶粒、核桃壳、纤维球的单种或多种组合物;除填料11外其他零部件均由不锈钢、碳钢、PP或玻璃钢材料制作而成。出水口9、排污口19、排渣口6、排油口5、溢流口2均安装有电动阀或气动阀,用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罐体1内部设置有电子液位计,实现自动化监控。
本实施例中的进水口15配置的进水管101与螺旋导流槽14连通,进水管101与螺旋导流槽14的槽壁成直角。螺旋导流槽(14)内设置有布水管(103),进水管(101)的进水通过所述布水管(103)后,通过布水管出口(102)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1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