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型车传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0537.2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4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吕昭阳;李宁宁;张磊;邢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广州车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H17/26 | 分类号: | A63H17/26;A63H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车 传动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型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型车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遥控模型行业的飞速发展,模型车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同时,用户对其性能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模型车是通过传动系统将发动机的输出动力传递到驱动轮,驱动模型车行驶。相关技术中,模型车的动力通常由动力源输出后,经减速齿轮组减速以及一级变速机构变速后,再分别输出到前、后车桥,系统输出轴与传动轴连接后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即动力输出点与车桥上的动力输入点在水平面内投影的连线与车桥的中轴线形成一夹角,动力在传输过程中被分解一部分,从而降低了传动效率,机械损耗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型车传动系统。
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模型车传动系统,包括变速齿轮组及与其相连接的前车桥及后车桥,所述变速齿轮组上设有系统输出轴;所述前车桥通过第一传动轴与系统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后车桥通过第二传动轴与系统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在水平面内投影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变速齿轮组包括至少两级变速机构,所述系统输出轴设置在末级变速机构上。通过设置多级变速齿轮组,使系统输出轴与第一、第二传动轴的投影位于同一直线,从而减小传动力输过程中的机械损耗,以此提高机械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变速齿轮组包括一级变速机构、及与所述一级变速机构相连的二级变速机构,所述系统输出轴设置在二级变速机构上。本公开在通过增加一级变速机构,使动力沿直线方向传输,保证了动力传输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一级变速机构包括相啮合的第一输入齿轮及第一输出齿轮,所述二级变速机构包括相啮合的第二输入齿轮及第二输出齿轮,第一输出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所述系统输出轴设置在第二输出齿轮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车桥及后车桥上分别设有动力输入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前车桥上的动力输入轴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后车桥上的动力输入轴相连接。系统输出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传动轴相连接,第一、第二传动轴再分别与前、后车桥上的动力输入轴相连接,完成动力传递,驱动模型车行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变速齿轮组设置在变速箱体内,所述变速箱体上设有供系统输出轴穿设的轴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轴及第二传动轴的端部分别设有安装孔,所述动力输入轴与对应的传动轴通过安装孔内设置的万向节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输入轴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与对应传动轴通过万向节相连接的安装孔,所述万向节包括本体及自本体延伸形成的凸块,所述凸块收容在所述安装孔内。通过万向节实现动力的在轴与轴之间变角度传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在水平面内投影的轴线与所述前、后车桥的中轴线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轴、系统输出轴及第二传动轴在水平面内投影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增加一级变速机构,使与系统输出轴连接的第一、第二传动轴在水平面内投影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确保动力沿直线方向传输,提高了动力传输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模型车传动系统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传动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传动结构图;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变速箱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广州车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广州车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05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