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重式力标准机的砝码全程定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1552.0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0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荣;赖征创;梁伟;林硕;谢杰;沈小燕;阙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L25/00 | 分类号: | G01L25/00;G01G23/01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2 | 代理人: | 王美花 |
地址: | 350001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重式力 标准 砝码 全程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静重式力标准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重式力标准机的砝码全程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静重式力标准机是应用动力学效应来完成标准力值的复现,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首先能够产生标准重力的具有标准质量的砝码被驱动部分托起,吊挂自然压在传感器上,然后加载工作开始,砝码驱动部分向下运动,砝码就会被吊挂慢慢吊起,甚至砝码与驱动机构完全脱离,这时候通过吊挂上部的反向架,砝码产生的标准力值就可以被复现在吊挂反向架顶部,直接给被测传感器施加一个向下的力。理论上,通过砝码产生的标准力就可以对传感器进行测试和检定。这样,在一次试验中,通过砝码驱动机构多次上下运动,每次将不同砝码组合即产生不同标准力值的砝码通过吊挂装置加载在传感器上面,这样就能够完成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要求的操作步骤,完成传感器的试验测试。
砝码组叠加在一起,最底部为托盘,两端为加载机构,加载机构与机架固定连接。砝码组在力标准机使用的全过程均需实现准确定位,为避免因砝码组件偏心导致影响检测结果,现有静重式力标准机大多需要定期理顺砝码,不仅不方便,而且会影响到检测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定位准确的静重式力标准机的砝码全程定位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静重式力标准机的砝码全程定位系统,包括叠置的砝码组、以及位于每区砝码组最底部的托盘、加载机构;所述砝码组两端为所述加载机构,所述加载机构固定于主机的机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砝码-砝码间定位结构、砝码-托盘间定位结构、砝码-加载机构间定位结构;
所述砝码-砝码间定位结构,在砝码上表面设置有三点球形定位装置,下表面设置有三点球窝,用于砝码叠放时的砝码定位;
所述砝码-托盘间定位结构,在每区最下面一块砝码下部设置有与托盘的球头相配合的三点球窝,用于加载状态的砝码定位;
所述砝码-加载机构间定位结构,在砝码的三个加载点下表面设置定位球窝,与所述加载机构上表面的球头配合,保证加载过程中的砝码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砝码采用三点球形定位可实现自动调心,定位准确;可实现设备的长期稳定可靠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静重式力标准机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静重式力标准机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其砝码全程定位系统,包括叠置的砝码组1、以及位于每区砝码组1最底部的托盘2、加载机构3;所述砝码组1两端为所述加载机构3,所述加载机构3固定于主机的机架4上;还包括:砝码-砝码间定位结构51、砝码-托盘间定位结构52、砝码-加载机构间定位结构53;
砝码-砝码间定位结构51,在砝码上表面设置有三点球形定位装置511,下表面设置有三点球窝512,用于砝码叠放时的砝码定位;
砝码-托盘间定位结构52,在每区最下面一块砝码下部设置有与托盘2的球头522相配合的三点球窝521,用于加载状态的砝码定位;
砝码-加载机构间定位结构53,在砝码的三个加载点下表面设置定位球窝531,与所述加载机构上表面的球头532配合,保证加载过程中的砝码定位。
本实用新型砝码采用三点球形定位可实现自动调心,定位准确;可实现设备的长期稳定可靠使用。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15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