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4328.3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9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楼光文;吴尧成;黄超胜;叶建云;段福平;金鹤翔;周立宏;张敏健;邵辉;王朝鑫;王建国;斯迪忠;丁鹏杰;吴秀民;蔡恩伟;方孔承;朱永祥;胡逢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34 | 分类号: | E04H12/34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 |
地址: | 3100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跳槽 旋转 悬浮 式抱杆 头部 结构 | ||
1.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包括起吊滑车组件(2)、设于起吊滑车组件(2)上端的外拉线组件(1)、设于起吊滑车组件(2)下端的内拉线组件(3),所述的起吊滑车组件(2)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滑车组(205)、设于对称中心的竖向的主套管(2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拉线组件(1)可旋转的连接于主套管(201)的上端,所述的内拉线组件(3)可旋转的连接于主套管(201)的下端,每个所述的滑车组(205)的两侧均设有用于防止钢丝绳侧向滑脱的滑车侧板(202)、所述的滑车侧板(202)上位于滑车组(205)的外上方设有防止钢丝绳跳出滑车槽的防跳槽装置,所述的滑车侧板(202)上位于滑车组(205)的外下方设有用于防止钢丝绳与两侧的滑车侧板(202)直接接触摩擦的防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套管(201)通过其中轴线上设置的上轴承组件(4)和下轴承组件(5)分别与外拉线组件(1)和内拉线组件(3)可旋转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轴承组件(4)包括设于主套管(201)上端的上轴(405)、与上轴(405)轴接的上轴承(403)和下轴承(401),所述的上轴(405)的下端连接于主套管(201)的上端,上轴(405)的主体位于主套管(201)上方,所述的下轴承(401)为轴接于上轴(405)中下部的圆锥滚子轴承,上轴承(403)为轴接于上轴(405)中上部的球轴承,所述的下轴承(401)设于外拉线组件(1)中心下部的下轴承座(402)中,所述的上轴承(403)设于下轴承(401)上面的上轴承座(404)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轴承组件(5)包括设于主套管(201)中下部中心的下轴(501)、设于主套管(201)内底部的与下轴(501)轴接的下轴轴承(502),所述的下轴轴承(502)为圆锥滚子轴承,所述的下轴(501)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主套管(201)中部,下轴(501)的下端伸出主套管(201),并与内拉线组件(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拉线组件(3)的中心设有固定套管(302),内拉线组件(3)的下端设有法兰板(301),所述的下轴(501)的下端伸入固定套管(302)的中心孔并与固定套管(302)间隙配合,下轴(501)的下端端面与法兰板(301)相贴,下轴(501)的下端设有与固定套管(302)上端面相平的台阶面,内拉线组件(3)的上端设有固定盖板(303)压盖住固定套管(302)和下轴(501)下端的台阶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跳槽装置为可转动的连接于滑车组(205)两侧滑车侧板(202)的滚杠(2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杠(203)共2根,一根设置于滑车组(205)的正上方,另一根设置于滑车组(205)的上方外侧,滚杠(203)与滑车的外周面的垂直距离小于滑车轮槽中所穿的钢丝绳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磨装置包括设于滑车侧板(202)外下方的防磨棒固定座(204)和设于防磨棒固定座(204)上的可更换的尼龙防磨棒(20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尼龙防磨棒(206)可旋转的连接于防磨棒固定座(20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尼龙防磨棒(206)与滑车组(205)上钢丝绳的牵拉时的最小夹角在70~90度的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未经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432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