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粘带式防水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1818.3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崔占明;孟灵晋;刘好武;许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31 | 代理人: | 张宇峰 |
地址: | 253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带式 防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粘带式防水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隧道内的防水板一般通过热熔焊接的方式与其他部件焊接在一起固定。焊接的方式施工效率低,并且防水板的热熔焊接处易开裂,开裂处形成缺口,造成防水板漏水。当将该防水板在隧道中安装时,隧道内放炮施工会形成冲击气流,冲击气流冲击防水板的缺口造成防水板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粘带式防水板,可使防水板通过自粘带与其他部件粘接在一起,使施工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粘带式防水板,包括:防水板,所述防水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为平面;所述自粘带式防水板还包括:自粘带,所述自粘带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自粘带的第一表面为钩面,所述自粘带的第二表面与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自粘带的第二表面与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通过超声波熔接。
进一步:所述自粘带的第二表面与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通过胶粘剂粘接。
进一步:所述自粘带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多个所述自粘带间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上。
进一步:所述自粘带的宽度为6~13cm。
进一步:所述自粘带的宽度为6~8cm。
进一步:所述防水板的厚度为1~2.0mm。
进一步:所述防水板的厚度为1.5~1.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粘带式防水板,通过自粘带可方便、牢固地将防水板和其他部件粘接在一起,例如土工布层,施工时,施加压力即可完成粘接,施工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粘带式防水板不需要将防水板通过热熔焊接的方式与其他部件焊接在一起,防水板上无热熔点,避免防水板上形成缺口,可防止其漏水或者隧道内放炮施工时产生的冲击气流冲击防水板的缺口,造成防水板掉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粘带式防水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粘带式防水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粘带的一种排列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粘带的另一种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粘带式防水板。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粘带式防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防水板组合体包括:防水板1和自粘带2。其中,防水板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防水板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为平面。该平面平整光滑,便于防水板1的第一表面与自粘带2连接。自粘带2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自粘带2的第一表面为钩面,自粘带2的第二表面与防水板1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自粘带2的第二表面与防水板1的第一表面通过超声波熔接。
优选的,自粘带2的第二表面与防水板1的第一表面通过胶粘剂粘接。
优选的,自粘带2的数量为一个。一个自粘带2的尺寸与一个防水板1的尺寸相当,与防水板1整体复合在一起。
优选的,自粘带2的数量为多个。如图2所示,多个自粘带2间隔均匀地设置在防水板1的第一表面上。多个自粘带2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般以使防水板1和其他部件之间无悬空为宜,从而可使防水板1与其他部件紧密贴合,无分层和悬空现象。多个自粘带2的宽度为6~13cm,优选为6~8cm。自粘带2呈长条状,多个自粘带2可形成平行的多排(或多列),也可形成阵列,分别如图3和4所示,从而有利于使防水板1和其他部件之间无悬空。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自粘带2的排列方式并不以此为限,还可以排列成其他形式。
优选的,防水板1的厚度为1~2.0mm优选为,1.5~1.8mm,防水板1的宽度为2~4mm,使得防水板1的防渗效果好。
施工时,将自粘带2与防水板1超声波熔接或者通过胶粘剂粘接,然后将带有自粘带2的防水板1粘接于其他部件上,施加压力即可完成粘接,施工效率高,施工便利,使防水板1铺贴紧密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18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高空作业辅助装置
- 下一篇:基于Gβγ互作蛋白监测G蛋白激活的生物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