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效保障炒制药品质量的炒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0496.2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5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熊术容;王自仙;梁德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绿生中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保障 制药 品质 炒药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有效保障炒制药品质量的炒药机,属于中药成药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炒药设备。
背景技术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独特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受到全球广大患者的推崇。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在中药的加工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药材进行烘炒,该烘炒工序一般采用人工炒药方法来完成。但人工炒药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翻炒不均匀,容易炒焦或炒制不均匀等问题。
而现有的机械式炒药机在炒制过程中炒制物料取法确保炒制均匀,严重影响生产质量。且由于锅体加热热源是以煤做燃料,燃料燃烧及被炮制药品排放出来的大量烟尘是通过炒药机顶部的小烟囱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于大气中,这样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炒药设备加热温度难以通过具体的方法控制,严重影响被炒制药品质量,不符合药品生产 GWP 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保障炒制药品质量的炒药机,生产效率高且使用寿命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效保障炒制药品质量的炒药机,包括加热室、炒药筒、转轴、动力系统、燃烧器、燃料管、供热管、集烟罩、收烟管与除尘水箱,所述加热室和炒药筒均为前端敞口的横置圆筒状且炒药筒位于加热室内部,炒药筒后端通过转轴与加热室外部的动力系统相连接,燃烧器的入口与燃料管相连通且其出口通过供热管与加热室后端内部切向连通,加热室敞口段上部设有集烟罩,所述集烟罩上端通过收烟管与除尘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除尘水箱的出口设置有引风机,所述炒药筒的敞口端内壁均匀设有弧形的导料板,炒药筒的敞口端下部设有出料槽。
所述转轴延伸至炒药筒中部并通过固定架与炒药筒内壁支撑连接,所述固定架为环形架内设有多个呈放射状布置的支杆。
所述加热室内底部设置有多个托辊,所述炒药筒活动安装在托辊上。
所述炒药筒外壁上设有多个叶板。
所述炒药筒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挡片。
所述的动力系统包括电机、减速机和传动装置,减速机的输入轴与电机相连接且其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与转轴相连接。
所述除尘水箱内上下交错设置有多个挡板。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炒药筒通过转轴带动旋转,供热管切向向加热室内供应燃烧燃料,形成热气涡流,保证加热室内各部分的温度平衡,且使热气与炒药筒的接触更加充分,热能有效利用率高,保障了炒制药品的质量并减少了能源消耗;转轴通过固定架与炒药筒中部支撑连接,炒药筒外壁又依靠托辊支撑,减小了转轴所受压力,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且由于炒药筒的位置不变形,保障了内部炒制药品的质量;炒药筒外壁上的叶板可被切向流通的热气涡流推动,为炒药筒提供一定的旋转动能,进一步减少了能源无效损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室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加热室,2为炒药筒,3为转轴,4为动力系统,5为燃烧器,6为燃料管,7为供热管,8为集烟罩,9为收烟管,10为除尘水箱,11为导料板,12为出料槽,13为挡片,14为固定架,15为托辊,16为叶板,17为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有效保障炒制药品质量的炒药机,包括加热室1、炒药筒2、转轴3、动力系统4、燃烧器5、燃料管6、供热管7、集烟罩8、收烟管9与除尘水箱10,所述加热室1和炒药筒2均为前端敞口的横置圆筒状且炒药筒2位于加热室1内部,炒药筒2后端通过转轴3与加热室1外部的动力系统4相连接,燃烧器5的入口与燃料管6相连通且其出口通过供热管7与加热室1后端内部切向连通,加热室1敞口段上部设有集烟罩8,所述集烟罩8上端通过收烟管9与除尘水箱10内部相连通,所述除尘水箱10的出口设置有引风机,所述炒药筒2的敞口端内壁均匀设有弧形的导料板11,炒药筒2的敞口端下部设有出料槽12。
本实用新型中的炒药筒2通过转轴3带动在加热室1内旋转,供热管7切向向加热室1内供应燃烧燃料,形成热气涡流,保证加热室1内各部分的温度平衡,且使热气与炒药筒2的接触更加充分,热能有效利用率高,保障了炒制药品的质量并减少了能源消耗。
所述转轴3延伸至炒药筒2中部并通过固定架14与炒药筒2内壁支撑连接,所述固定架14为环形架内设有多个呈放射状布置的支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绿生中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绿生中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04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板式智能蒸煮机
- 下一篇:一种安全高效的草药蒸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