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承载式客车车身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8101.5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8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皮钢粮;王超;卢飞;刘勇;郑贵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客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3/00 | 分类号: | B62D23/00;B62D3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8 | 代理人: | 黎志红 |
地址: | 61133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 客车 车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承载式客车车身。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之一,汽车给人们的生活、生产等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创新与改进也是走在了科技前列,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汽车的结构与功能的改进也是越来越重要。
客车是如今公共交通中使用最为频繁地汽车之一,按照客车车身承受载荷程度的不同,可把客车分为半承载、非承载和全承载式三种类型。非承载式车身结构时车身底架与底盘合为一体,发动机各底盘件装在大梁架上,形成底盘,而车后身本体在悬置于底盘车架上,用弹性原件联接,大部分载荷由车架承担,车身只承受自身重量及货物和乘客重力引起的载荷,不承受底盘及车架的载荷,且该车身重量较大,地板较高,在高速行驶时稳定性较差;半承载式车身结构中有底架,底架横梁由两侧向外悬伸,相应发动机各底盘件装在底架上,车身立柱与底架横梁用焊接或螺栓刚性连接而成,这样车身除了承受自动重量及货物和乘客重力引起的载荷外,还能承受底盘和底架的部分载荷。无论是非承载式或半承载式,这两种车身结构都比较重,质量较大,汽车质心高,高速行驶稳定性较差,连接点不多,在受撞击时底盘和车身会产生移位,并且车身整体强度较弱。
其中全承载式车身结构可被形象地称为“鸟笼结构”,在以前一直应用于飞机制造业的整体化框架结构技术。传统的客车在受撞击时底盘会移位,而由于全承载式客车车身的无底盘结构,使其在受力(撞击)时能将力迅速分解到全身各处,同时全承载式客车车身抗扭曲的钢件设施强度也是其他普通汽车的3-6倍。现目前我国的全承载式客车车身是最安全的客车之一,全承载结构的客车相比非承载式和半承载式客车也更安全更舒适。传统的客车由于考虑到驱动系统、冷却系统的布置空间以及燃油箱、蓄电池、车轮包占用的车内空间,需要在客车内部增加很多台阶来留出这些空间,这样的客车如采用全承载式结构虽然安全性提高了,但车辆自身的全承载底架非常复杂,且成本很高,车内空间的利用也不是很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客车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承载式客车车身,该全承载式客车车身不仅在行驶时能满足较高的敏捷性、平稳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也通过对全承载底架的设计,加大客车内部平地面积,使得该客车达到内部使用空间达到最大化,增大了乘客容纳量,同时也增大了动力电池的容量,保证了行驶的持久性,达到了低排放、环保化、大容量、载客多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全承载式客车车身,包括全承载底架、前围、后围、顶盖、第一侧围和第二侧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车身是由全承载底架四端与顶盖的四端通过前围、后围、第一侧围、第二侧围固定连接成一体的整体式框架结构,该全承载式客车车身均由矩形管构成;所述全承载底架包括前车架、中间矩形框架和后车架;前车架包括主驾驶区和副驾驶区,所述主驾驶区和副驾驶区均设有前车轮仓;后车架包括后排台阶区,所述后排台阶区设有后车轮仓和安装仓;所述中间矩形框架设有电机仓和多个电池仓,多个电池仓可放置多箱电池,保证了客车的长时间行驶,实现了客车使用的低排放、环保化,电池仓和电机仓均置于全承载底架中段,为全承载底架后端的安装仓提供足够的空间,减少了全承载底架后端的台阶数,消除了全承载底架前端的凸包,进一步增大了车内部的空间,增大了乘客容纳量,方便了乘客在车内的行走。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侧围包括第一侧围框架、第一侧围上纵梁、第一侧围腰纵梁和第一侧围竖梁,第一侧围上纵梁两端固定在第一侧围框架前后端,第一侧围框架前端供安装驾驶门,第一侧围框架前端底部与前车架的主驾驶区构成前车轮仓,第一侧围框架后端底部与后车架的后排台阶区构成后车轮仓,第一侧围中间底部与中间矩形框架构成电池仓和电机仓;所述第一侧围上纵梁、第一侧围腰纵梁和第一侧围竖梁之间设有多个第一侧窗,全承载结构使得视窗玻璃达到最大化,减少了成本,增大了流通空气的空间。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侧围前端的驾驶门底部设有踏步杆,驾驶员由踏步杆进入驾驶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客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客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81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品锅(荷花)
- 下一篇:电煮锅(AJL‑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