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V压敏/湿气双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97638.0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4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彦威;林志秀;林绍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泰盛精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14 | 分类号: | C09J175/14;C09J11/06;C08G18/67;C08G18/48;C08G18/42;C08G18/62;C08G18/12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蒲笃贤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v 压敏 湿气 固化 聚氨酯 热熔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胶粘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V压敏/湿气双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热熔胶中含有的羟基丙烯酰胺对于UV/PUR光照后产生的压敏性具有关键作用;在热熔施胶后和粘接之前进行UV照射,粘接后对粘接件施加压力并保持一定时间,胶液即可交联成粘弹态的弹性体聚合物,具有压敏性和较高的初粘力;组装粘接后压合1min,其拉拔强度就可以达到1‑2MPa,从而起到快速粘接、定位的作用;压合结束后湿气固化的聚氨酯反应继续进行,在固化24h后拉拔强度可以到达7‑9MPa,从而保证较高的粘接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胶粘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V压敏/湿气双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湿气固化聚氨酯热熔胶是指异氰酸酯基封端的聚氨酯预聚物,它可与空气中被粘物上的水分反应,进而交联固化,由于其对金属、塑料、木材、玻璃等多种材料均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粘接强度而被广泛应用。但现有的湿气固化聚氨酯热熔胶都普遍存在着固化速率慢的问题,元器件粘接时,在点胶粘接之后一般都需要几个小时的保压时间才能达到所需的粘接强度,严重影响生产的效率;采用保压设备和工艺需要很大的设备投入,增加了制造成本。采用UV固化胶粘剂可以快速固化,但对于不透光或者透光性差的元器件粘接也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UV压敏/湿气双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解决热熔胶固化慢、无法快速定位、保压时间长的问题,可以大大缩短聚氨酯热熔胶的保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保压设备开支,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UV压敏/湿气双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
(1)将50-70份聚醚二元醇在90℃、200r/min搅拌条件下抽真空除水1-2h,并通入N2保护,再加入15-25份熔融的二异氰酸酯继续搅拌1-2h,继续加入10-25份丙烯酸酯单体和0.1-0.5份催化剂搅拌反应2h,制得预聚物A;
(2)将15-30份步骤(1)的预聚物A、15-30份聚醚二元醇、10-20份结晶性聚酯二元醇、10-20份非结晶性聚酯二元醇和10-20份热塑性丙烯酸酯在90℃、200r/min搅拌条件下抽真空除水1-2h,并通入N2保护;再加入10-20份熔融的二异氰酸酯和0.5-1份羟基丙烯酰胺继续搅拌1-2h,在避光条件下加入1-3份光引发剂、0.5-1份硅烷偶联剂、0.5-1份附着力促进剂和0.2-0.5份催化剂继续搅拌1-2h,搅拌结束后进行抽真空脱泡,制得UV压敏/湿气双固化聚氨酯热熔胶。
其中,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的聚醚二元醇为PPG1000、PPG2000、PTMG1000或PTMG2000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MDI、TDI或HDI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的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或二吗啉二乙基醚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所述的丙烯酸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乙酯或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的羟基丙烯酰胺为N-羟甲基丙烯酰胺或N-羟乙基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所述的结晶性聚酯二元醇为分子量2000-4000的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或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的非结晶性聚酯二元醇为分子量1000-3000的聚二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酐酯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的热塑性丙烯酸酯为赢创厂家的丙烯酸树脂1420或1520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泰盛精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泰盛精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76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