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9920.6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1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江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恒通源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冯必发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接触氧化区 清水池 膜池 厌氧 膜生物反应器 生物接触氧化 膜生物反应 曝气系统 低能耗 缺氧区 设备区 膜生物反应区 阳极电极板 阴极电极板 电化学 电解电源 电控系统 高效处理 加药系统 杀菌消毒 生物填料 有机结合 一体化 抽吸泵 出水泵 进水口 膜过滤 膜组件 清水区 风机 反洗 好氧 排出 阻隔 能耗 废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由膜池、清水池和设备区组成,膜池底部设有进水口且膜池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厌氧/缺氧区、生物接触氧化区和膜生物反应区,所述厌氧/缺氧区与生物接触氧化区间设有第一曝气系统,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区与膜生物反应区间设有第二曝气系统,生物接触氧化区内设有用于阻隔的生物填料,膜生物反应区内设有膜组件和阴极电极板,清水池内设有阳极电极板,且清水池相对生物接触氧化区一侧设有可将杀菌消毒后的溶液排出的出水泵,设备区位于清水区下侧,且设备区内设有抽吸泵、风机、电解电源、电控系统和反洗加药系统,可将电化学、厌氧、好氧、膜过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处理,并降低了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处理技术和自然处理技术,而目前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处理工艺;污水生物处理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两大类,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降解有机物的效率有限,出水水质较难达到本项目的要求,且占地相对较大,废气收集处理问题也不好解决,因此也不考虑单独使用。
生物处理技术成本低、易操作,对易生物降解有机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现有的生化处理技术以A-O法为主,A-O法生物处理技术是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易于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经由厌氧分解处理的废水进入好氧池,在充足的曝气供氧条件下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吸收小分子有机物用于微生物的生长;经由好氧处理的废水进入中沉池通过污泥回流减少污泥的流失,中沉池出水投加药剂进行混凝反应,再经过二沉池沉降污泥,上清液达标排放。但A-O法生物处理法处理负荷较低,针对高浓度的废水停留时间长、占地大;同时各个处理单元分别设计,设计施工周期长。
生物膜法是一种比较适合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相比较,生物膜法易于维护运行、节能省电、占地面积小,污泥少,一次性投资较普通活性污泥法稍高一些但可以接受,但如果出水要求较高需要增加深度处理,投资较高。
目前急需研发或改良一种既具备高效处理能力又能耗低的膜生物反应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一体化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可将电化学、厌氧、好氧、膜过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处理,并降低了能耗。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一体化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包括位于反应器内左部的膜池及位于反应器内右部的清水池和设备区,所述膜池底部设有一进水口,膜池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厌氧/缺氧区、生物接触氧化区和膜生物反应区,所述厌氧/缺氧区与生物接触氧化区间的区域设有第一曝气系统,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区与膜生物反应区间的区域设有第二曝气系统,用于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区内设有用于阻隔的生物填料,所述膜生物反应区内设有膜组件和阴极电极板,所述清水池内设有阳极电极板,且清水池相对生物接触氧化区一侧设有可将杀菌消毒后的溶液排出的出水泵,所述设备区位于清水池下侧,且所述设备区内设有:
一抽吸泵,可将膜生物反应区处理后的溶液抽入至清水池内;
一风机,为所述第一曝气系统和第二曝气系统提供风量;
一电解电源,为所述阴极电极板和阳极电极板供电;
一电控系统,为所述电解电源、风机、抽吸泵和出水泵进行电气控制;
一反洗加药系统,为膜组件进行反向清洗及对于污水的消毒处理。
优选地,所述第一曝气系统包括置于厌氧/缺氧区的曝气装置A,所述第二曝气系统包括置于膜生物反应区底部的曝气装置B。
优选地,所述曝气装置A为微孔曝气盘,所述曝气装置B为曝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恒通源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恒通源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99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乡村池塘水污染再生系统
- 下一篇:一种焦铜废水的自动化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