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链二元酸氧化脱色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464080.6 申请日: 2017-12-28
公开(公告)号: CN109970548B 公开(公告)日: 2022-01-04
发明(设计)人: 杨晨;秦兵兵;蒋瑞祥;张淑华;刘修才 申请(专利权)人: 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C51/487 分类号: C07C51/487;C07C55/21;C07C55/02
代理公司: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代理人: 刘元霞;张炳楠
地址: 272200 山东省济宁***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二元酸 氧化 脱色 工艺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一种强碱性条件下的氧化脱色工艺,针对生物发酵法制备的长链二元酸代谢产生的色素、不饱和酸等杂质,在强碱性条件下氧化能取得更好的脱色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发酵法制得的长链二元酸的精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长链二元酸的氧化脱色工艺。

背景技术

长链二元酸(Long chain dicarboxylic acids)是指碳链中含有10个以上碳原子的脂肪族二羧酸(简称DCn),包括饱和及不饱和二羧酸,是一类有着重要和广泛工业用途的精细化工产品,是化学工业中合成高级香料、高性能尼龙工程塑料、高档尼龙热熔胶、高温电介质、高级油漆和涂料、高级润滑油、耐寒性增塑剂、树脂、医药和农药等的重要基础原料。由于长链二元酸的下游产品的开发潜力广阔,国内外对长链二元酸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其市场潜力极大。

生物法(发酵法)生产长链二元酸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微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其特点是以丰富的石油资源为原料,利用微生物特有的氧化能力和微生物胞内酶的作用,在常温常压下分别氧化长链正烷烃两端的两个甲基,一步加上四个氧原子,生成相应链长的各种长链二元酸;生物法生产长链二元酸克服了单纯的化学合成方法以及植物油裂解制取方法的各种不足,为长链二元酸的大量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与化学合成方法相比,生物法生产长碳链二元酸拥有不容置疑的优点,在国内外受到普遍重视。生物法不仅可以提供从C9到C18甚至C22的系列长碳链二元酸单体,而且可以生产出化学合成法所不能生产的长链二元酸(如C13以上的长链二元酸),极大地拓展了二元酸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生物法制备长链二元酸条件温和、工艺简便。但发酵液是含有二元酸、残留烷烃、乳化液、菌体、培养基及各种代谢产物的混合物。提取纯化中残留的一些色素、氮类化合物,影响后期聚合。工业生产中长链二元酸提取主要用溶剂处理和水处理。其脱色过程在主要在水中和溶剂中进行。

专利CN1351006A(公开日2002-05-29)中利用一次酸化及一次熔融脱色的工艺来降低产品中蛋白质、有机色素等杂质含量。所使用的吸附剂为活性炭、活性白土等。该方法需要将二元酸粗品熔融,高温下易发生梅拉德反应,使还原性基团发生反应,影响产品,且产品收率较低,熔融能耗高,不适于工业化生产。

专利CN102010318A(公开日2011-04-13)在水相中使用两次或多次脱色然后酸化的方法,可除去一些色素,提高混合二元酸纯度。其缺点是:该工艺需要两次或多次活性炭脱色,导致二元酸的大量损失收率偏低,成本过高。

氧化工艺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长链二元酸脱色工艺,专利CN103497100A(公开日2014-01-08)中提出长链二元酸水相双阶段提纯方法,在pH 5~9下,加热后加氧化剂,屏蔽二元酸羧基与还原性杂质反应,加热温度控制在80~100℃,氧化剂为次氯酸钠或臭氧,氧化后酸化得到长链二元酸。

专利CN104844441A(公开日2015-08-19)提供一种对长链二元酸生产中的废弃物-长链混合二元酸(也简称为混合二元酸)进行提取的方法。该方法先通过加碱调节pH 5.6~7.2之间,溶解后降温析出得到中间体,再将其溶解后,加入氧化剂进行氧化,所用氧化剂为臭氧和/或双氧水。最后将其酸化得到长链二元酸。该发明通过水相中二次沉淀和氧化工艺联合使用,得到高质量的混合二元酸成品,其颜色白,质量好,高碳数二元酸(C16以上二元酸)含量低。

在现有技术中,二元酸氧化都采用在酸性或弱碱性范围内进行氧化,pH值集中在5~9范围内。在酸性和弱碱性条件下,部分杂质未完全溶解,处于分子状态而不是盐的状态,氧化作用不充分,因而脱色效果并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工艺中长链二元酸脱色工艺的不足,提供一种强碱性条件下的氧化脱色工艺。本发明人发现,针对生物发酵法制备的长链二元酸代谢产生的色素、不饱和酸等杂质,在强碱性条件下氧化能取得更好的脱色效果。

具体而言,本发明中所述的长链二元酸的氧化脱色工艺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40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