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自放电的水平电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8086.2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6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何幸华;李政文;黎少伟;何可立;马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岳兵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放电 水平 电池 结构 | ||
本专利公开了防止自放电的水平电池结构,包括与水平电池套接的保护管,保护管的内壁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水泥、加固层和橡筋层;加固层包括若干相抵的加固单元,每个加固单元均包括两个与凹槽内壁铰接的摇臂,且两个摇臂相抵,每个摇臂上均设有弹性层;每个摇臂上均设有斜孔、横向槽和加热槽,斜孔的顶部设有水囊,且水囊的顶部上设有喷水孔;斜孔内滑动连接有斜块,且斜块与斜孔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横向槽内滑动连接有金属齿条;加热槽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加热齿轮,且加热齿轮设有加热孔,加热孔内设有加热电丝。本方案主要解决了目前水平电池壳体因壳体破裂导致自放电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直接转变化学能为电能的方法或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平式铅酸蓄电池(简称水平电池)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公司研究开发的,全称为“铅布水平双级VRLA铅酸蓄电池”,是VRLA铅酸蓄电池的延续产品,其采用了铅布及双极性极板的水平组叠这一独特的新型结构。
目前,水平电池如果放置不用会逐渐失去电量,这种现象称为“自行放电”。水平电池出现自行放电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内部短路引起的自放电,具体是:水平电池的壳体破裂,导致极性活性物质大量脱落,将使正负极板短路而引起自放电,现针对水平电池壳体的破裂提供一种用于防止自放电的水平电池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防止自放电的水平电池结构,以解决目前水平电池壳体因壳体破裂导致自放电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防止自放电的水平电池结构,包括与水平电池套接的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由保护管外壁至保护管内壁方向依次设有水泥、加固层和橡筋层;所述加固层包括若干相抵的加固单元,每个所述加固单元均包括两个与凹槽内壁铰接的摇臂,且两个摇臂相抵,每个所述摇臂上均设有与橡筋层相抵的弹性层;每个所述摇臂上均设有斜孔、与斜孔相通的横向槽和与横向槽相通的加热槽,所述斜孔的顶部设有盛装清水的水囊,且水囊的顶部上设有喷水孔;所述斜孔内滑动连接有与橡筋层相抵的斜块,且斜块与斜孔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横向槽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斜块挤压的金属齿条;所述加热槽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与金属齿条啮合的加热齿轮,且加热齿轮设有与加热槽内壁相抵的加热孔,所述加热孔内设有加热电丝。
基础方案的原理:操作时,将保护管套接在水平电池壳体的外部,使得橡筋层与水平电池的壳体相抵。
当水平电池的壳体破裂时,破裂处的壳体会切断橡胶层,使得破裂处对应两个摇臂发生转动。摇臂转动使得斜块被壳体破裂面挤压,斜块沿斜孔的路径向水囊的方向移动,最终利用楔块挤压水囊,使得清水经喷水孔、斜孔作用于的水泥上;并且,弹性层可带动摇臂往复搬动,可实现清水和水泥的充分混合。斜块移动的期间,斜块挤压金属齿条沿横向槽的路径移动,使得两个金属齿条相抵,浆状的水泥掉落至两个金属齿条上;金属齿条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加热齿轮转动,使得加热孔与加热槽的内壁相错,加热电丝产生的热量经加热孔作用于金属齿条上,根据金属的导热性,使得热量经金属齿条作用于浆状的水泥(即烘干),使得水泥凝固成型。通过凝固的水泥、两个相抵的金属齿条可对壳体破裂处形成双重密封效果,进而避免极性活性物脱落引起短路而导致的自放电。
基础方案的优点:本方案利用水平电池壳体破裂处切断橡筋层,使得摇臂发生转动;利用的摇臂实现斜块的联动,使得两个金属齿条相抵实现对水平电池壳体破裂处的第一层密封;还使得水囊里的清水作用于水泥上,对浆状的水泥进行烘干处理,水泥凝固成型,以此实现对水平电池壳体破裂处的第二层密封;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效保证了对水平电池壳的密封性,进而避免了极性活性物脱落而引发的自放电。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任意所述金属齿条上设有永磁铁;通过上述设置,当两个金属齿条相抵时,其中一个金属齿条上的永磁铁与另一个金属齿条相吸,使得两个金属齿条连接,进一步加强水平电池壳体破裂处的密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80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