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付装置、支付系统及其支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7795.9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7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窦永金;赵亚平;李远刚;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邦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2 | 分类号: | G06F13/42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协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付 装置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支付装置、支付系统及其支付方法,该支付装置包括控制芯片、支付模块以及通讯模块,支付模块包括移动支付芯片、感应天线以及功率放大器,通讯模块包括串行外设接口以及串行总线,控制芯片通过串行外设接口或串行总线接收智能终端所发送的操作请求信号,控制芯片输出操作请求信号至移动支付芯片,移动支付芯片输出射频信号至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输出信号放大后的射频信号,感应天线与金融支付终端天线以射频频率进行通信。该支付系统包括上述的支付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支付系统的支付方法。本发明的支付装置不仅可以兼容多种通讯接口而且可以增加非接触通讯距离使其通讯更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支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支付系统、应用于该支付系统的支付装置以及该系统的支付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金融IC卡发卡量已达几十亿张,每个人钱包里都有几张金融IC卡,但随着智能物联网时代的到来,银行发卡量的趋势会逐渐减少,去卡化趋势会越来越严重,相反,随着异形卡支付模块的出现,其使用数量不断递增,与普通的银行卡一样,该支付模块具备高安全性、高保密性,但跟普通银行卡有所区别的是,异形卡支付模块是小体积、小尺寸、低功耗设计,可方便嵌入到各种可穿戴设备,如手机、手表或手环等其它终端设备内部。
然而,普通的异形卡支付模块对外仅有7816通讯接口和非接触通讯接口,其中,7816通讯接口是满足国际智能卡标准ISO7816要求的通讯接口,其设计调试难度大且通讯规约复杂,而且非接触通讯接口没有功率放大功能,通讯距离近且不稳定,故对外部天线设计要求很高,但是一般的异形卡支付模块内部只有移动支付安全芯片,功能比较单一,对外功能不便扩展集成,且对模块使用者的技能要求较高,不便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可以兼容多种通讯接口而且可以增加非接触通讯距离使其通讯更加稳定的支付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可以兼容多种通讯接口而且可以增加非接触通讯距离使其通讯更加稳定的支付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可以兼容多种通讯接口而且可以增加非接触通讯距离使其通讯更加稳定的支付方法
为实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支付装置包括控制芯片、支付模块以及通讯模块,控制芯片通过通讯接口与支付模块进行通信,控制芯片通过通讯模块与智能终端进行通信,支付模块包括移动支付芯片、感应天线以及功率放大器,感应天线与金融支付终端的金融支付终端天线耦合,移动支付芯片与功率放大器电连接;通讯模块包括串行外设接口以及串行总线,控制芯片通过串行外设接口或串行总线接收智能终端所发送的操作请求信号;控制芯片输出操作请求信号至移动支付芯片,移动支付芯片输出第一射频信号至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输出信号放大后的第二射频信号的第二频率高于第一射频信号的第一频率,感应天线与金融支付终端天线以第二频率进行通信。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支付装置可安装在智能终端的内部,支付装置在同样具备通讯协议和非接触通讯的基础上,还支持了串行外设接口通讯方式和串行总线通讯方式,提供了较简单的数据通讯规约,例如,串行外设接口可以是SPI接口,串行总线可以是I2C接口。控制芯片与移动支付芯片通过通讯接口进行通信,在内部实现了较为复杂的接口协议,例如7816接口协议,可以极大地简化了设计流程。该支付装置对外通过I2C接口通讯方式和SPI接口通讯方式与智能终端进行通信,用户不再需要熟悉7816接口协议即可通过上述两种通讯接口来使用该支付装置实现金融卡对应的所有功能,降低了产品的使用难度。
另外,通过移动支付芯片可将智能终端内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通过射频感应天线将模拟信号通过非接触信号方式发送至金融支付终端,实现了非接触通讯功能。而且,因该支付装置内部集成了功率放大器,该功率放大器与移动支付芯片电连接,可将移动支付芯片输出的模拟信号进一步地放大,因此可增加该支付装置的非接通讯距离,使其通讯距离不仅变得更远而且更加稳定,从而降低了外部天线的设计难度,进一步提升了该支付装置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邦达有限公司,未经金邦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77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招标项目立项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业务处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