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用双烟道布置的超高压带再热器的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3459.7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0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蔡文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G3/00 | 分类号: | F22G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管高峰,钱成岑 |
地址: | 643000 四川省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电厂 烟道 布置 超高压 带再热器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焚烧锅炉,尤其涉及用于以生活垃圾为燃料的带再热器的锅炉。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废物日益增多。生活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对人民健康生活的影响日益突出。面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状况,世界各国已不仅限于控制和销毁垃圾这种被动“防守”,而是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科学合理地综合处置、利用垃圾。近年,利用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成为各国盛行的垃圾处置方式。垃圾中的二次能源如有机可燃物等所含的热值高,焚烧3~4吨垃圾产生的热量大约相当于1吨标准煤。中国是世界上的垃圾资源大国,如果中国能将垃圾充分有效地用于发电,每年将节省煤炭4千万吨,其“资源效益”极为可观。
垃圾焚烧技术在世界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技术已趋成熟,目前大部分的垃圾焚烧锅炉,参数普遍定为中温中压,即过热蒸汽压力4MPa,蒸汽温度400℃。这个参数的电厂效率是偏低的,个别电厂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将主蒸汽参数提高到6.5MPa,450℃。在降低能耗,发展清洁能源的大环境下,越来越不能满足节能减排的需求,研发高效垃圾焚烧发电系统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用双烟道布置的超高压带再热器的锅炉,能在有效提高垃圾焚烧电厂运行效率的同时,实现结构的简单稳定和可靠。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用双烟道布置的超高压带再热器的锅炉,包括垃圾焚烧锅炉和尾部受热面烟道,垃圾焚烧锅炉和尾部受热面烟道之间设有若干烟道,在垃圾焚烧锅炉和尾部受热面烟道之间,与尾部受热面烟道相连的烟道内并排设有过热器分烟道和再热器分烟道,过热器分烟道内设有过热器,再热器分烟道内设有再热器,过热器分烟道和再热器分烟道和尾部受热面烟道之间均通过烟气挡板隔离并调节烟气通过量;垃圾焚烧锅炉生成的超高压过热蒸汽的蒸汽压力≥13MPa,蒸汽温度>400℃,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高压缸做功,之后部分作为再热蒸汽返回再热器继续吸收热能,为在汽轮机低压缸里进一步做功做准备,再热蒸汽温度>400℃。
作为选择,再热器分烟道的再热器不采用喷水减温方式。该方案中,再热蒸汽不采用将锅炉给水喷入再热蒸汽中的方式进行调节,提高了电厂的循环效率。
作为选择,垃圾焚烧锅炉之后的烟道依次包括:与炉排相接的第一烟道、烟气向下流动的第二烟道、烟气向上流动的第三烟道、水平布置或立式布置的第四烟道,以及从省煤器开始布置的尾部受热面烟道,过热器分烟道和再热器分烟道左右并排设于第四烟道内。
作为进一步选择,对于卧式和π式锅炉,第四烟道为水平布置结构;对于立式锅炉,第四烟道为立式布置结构。
作为另一进一步选择,第二、三烟道为空烟道或仅布置屏式受热面。
作为选择,第四烟道内的过热器分烟道和再热器分烟道平行布置,过热器分烟道和再热器分烟道断面根据过热器、再热器区域需要吸收的热量按比例切割断面积。该方案中,过热器分烟道和再热器分烟道断面并非按对称中心线平分烟道断面积,而是根据过热器、再热器区域需要吸收的热量按比例切割断面积,且两分烟道内布置的受热面沿烟气流动长度也不一定相同,受热面按需布置具体结构。
作为选择,尾部受热面烟道的烟道受热面还包括空气预热器。该方案中,如果锅炉采用利用烟气加热燃烧用风,则尾部受热面烟道受热面还包括空气预热器。
作为选择,尾部受热面烟道水平布置或立式布置。
前述本发明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发明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并且本发明,(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34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