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声发射检测的固定减噪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2215.7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3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郑津洋;王栋亮;廖斌斌;顾超华;花争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14 | 分类号: | G01N29/14;G01N29/22;G01N29/3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持环 上夹 下夹 声发射检测 减噪装置 支撑架 复合气瓶 弧形开口 夹持部件 缓冲垫 碳纤维 缠绕 丁腈橡胶材质 复合材料气瓶 螺栓螺母组件 聚酰胺材料 减噪效果 紧固连接 两侧端部 试验过程 竖向平行 无损检测 相向设置 支撑稳定 固定的 容纳槽 粘结剂 承重 晃动 两组 气瓶 通孔 噪声 | ||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气瓶无损检测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声发射检测的固定减噪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承重和固定的支撑架,以及固定连接至支撑架且竖向平行布置的两组夹持部件;每组夹持部件均由聚酰胺材料的上夹持环和下夹持环组成,两者具有相向设置的弧形开口共同组成容纳槽;在上夹持环和下夹持环的两侧端部分别设置通孔,由螺栓螺母组件实现上夹持环、下夹持环和支撑架的紧固连接;在上夹持环和下夹持环的弧形开口处,分别以粘结剂固定安装丁腈橡胶材质的上缓冲垫和下缓冲垫。本发明的固定减噪装置结构简单,支撑稳定,减噪效果好,并对气瓶不产生额外约束,能减少试验过程中气瓶晃动和噪声对声发射检测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复合材料气瓶无损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材料气瓶声发射检测的固定减噪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因其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抗疲劳性能好以及储存密度大等优点已成为氢气和天然气等能源的重要储存方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新能源车辆、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复合材料气瓶作为移动式压力容器,具有服役条件严苛(易受振动、环境侵蚀等)、所处环境复杂多变等特点,因此在服役期间容易产生损伤,导致潜在的风险。因此,为了确保复合材料气瓶安全运行,探索复合材料气瓶的定期检验技术尤为重要。
声发射技术能够实现对复合材料的基体开裂、纤维基体脱粘和纤维断裂等损伤形式的识别和定位,在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验证和应用。声发射技术因其优势也正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定期检测中得到重视和研究。然而声发射技术的检测精度容易受到干扰噪声的影响。复合材料气瓶在水压爆破和疲劳等试验中,由于高压液体的充放容易产生噪声和气瓶晃动,为了尽量减少加载过程中气瓶晃动以及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等噪声,实现对纤维和基体等损伤更为准确的识别和定位,设计一种用于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材料气瓶声发射检测的固定减噪装置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声发射检测的固定减噪装置。通过该装置减少试验过程中气瓶晃动和噪声对声发射检测的干扰,实现对纤维和基体等损伤的准确识别和定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用于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声发射检测的固定减噪装置,包括用于承重和固定的支撑架,以及固定连接至支撑架且竖向平行布置的两组夹持部件;每组夹持部件均由聚酰胺材料的上夹持环和下夹持环组成,两者具有相向设置的弧形开口,弧形开口之间的空间位置作为放置气瓶的容纳槽;在上夹持环和下夹持环的两侧端部分别设置通孔,由螺栓螺母组件实现上夹持环、下夹持环和支撑架的紧固连接;在上夹持环和下夹持环的弧形开口处,分别以粘结剂固定安装丁腈橡胶材质的上缓冲垫和下缓冲垫。
本发明中,所述上夹持环和下夹持环的形状、尺寸完全一致,能够互换使用。
本发明中,所述支撑架是两条槽钢,每条槽钢上各开有四个螺栓孔,中间的两个螺栓孔用于安装固定连接地面的地脚螺栓,两端的螺栓孔用于装入所述螺栓螺母组件。
本发明中,所述螺栓螺母组件包括双头螺柱、螺母和垫片;上夹持环和下夹持环端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装有一组螺母和垫片,用于实现紧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固定减噪装置结构简单,支撑稳定,减噪效果好,并对气瓶不产生额外约束。
2、利用本发明的固定减噪装置能减少试验过程中气瓶晃动和噪声对声发射检测的干扰,实现对纤维和基体等损伤的准确识别和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固定减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夹持环、下夹持环的结构尺寸图。
图3为固定减噪装置固定气瓶时的装配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22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