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柱罐拼接装调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8548.2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4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坤;李朝辉;赵建科;曹昆;薛勋;郑党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5/00 | 分类号: | G02B5/00 |
代理公司: | 61211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乐<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柱 拼接 杂光 消光效果 毫米级 柱面镜 圆心 错位拼接 立体结构 母线方向 平行空间 罐内壁 截面圆 铅垂线 自准直 散射 单罐 光路 接缝 消光 柱面 装调 反射 保证 延伸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柱罐拼接装调方法,实现了毫米级的拼接精度的控制,保证了双柱罐的消光效果。本发明根据双柱罐的消光原理,杂光进入双柱罐,经双柱罐内壁的反射,最终杂光聚集于两双柱罐各自截面圆的圆心C1、C2,考虑双柱罐的立体结构,C1、C2各自在柱面镜的母线方向延伸为两相互平行空间光线。本发明实现了毫米级的拼接精度的控制,保证了双柱罐的消光效果。采用铅垂线作为拼接基准,方法实用、易行。基于光路自准直原理,可实现不同半径的柱面镜拼接,实现沿双柱罐单罐柱面径向的错位拼接,以消除拼接接缝对光的散射影响,提高系统的杂光抑制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杂光测试领域,涉及双柱罐的一种装调、制造精度控制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黑色双柱罐结构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PST消杂光结构,它的消杂光原理为“吸收+反射”,由于其内部的作用物质为黑色压克力板,该板对光辐射的吸收率很高(一般可达95%以上),将其表面处理成光滑的镜面,未被吸收的光线通过镜反射方式离开表面,通过双柱罐的镜面反射原理反射出光路,从而起到双重“消光”的作用,其反射消光的原理如图1所示:一次散射光线经过双柱罐1内壁反射之后,由于双柱罐的两个圆心不重合,被测相机2的入光口位于两个圆心的中间,因此一次散射光线不会原路返回进被测相机,故可以起到消光的作用。双柱罐三维结构如图2所示。
双柱罐是通过两个同等大小的单柱罐拼接而成,其单柱罐的柱面半径R,两柱面圆圆心C1、C2之间的距离d,入射光的最大口径D及可允许测试口径,有效测试角度θ,可通过设计优化得到。
在工程实践中,鉴于一体制造上的困难,黑色双柱罐是通过同曲率柱面镜拼接而成的,采用单件柱面镜成型、整体拼接的方法,其中,单件制造采用了热压弯工艺,将亚克力板粘覆于钢结构上,能够较好的保持面形长期稳定;同时控制钢结构的加工精度,可以控制单件的结构;故各柱面镜间的拼接精度成为影响双柱罐消光效果的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柱罐拼接装调方法,实现了毫米级的拼接精度的控制,保证了双柱罐的消光效果。
根据双柱罐的消光原理,杂光进入双柱罐,经双柱罐内壁的反射,最终杂光聚集于两双柱罐各自截面圆的圆心C1、C2,考虑双柱罐的立体结构,C1、C2各自在柱面镜的母线方向延伸为两相互平行空间光线;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双柱罐的单件柱面镜的拼接装调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该双柱罐拼接装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圆心C1处打一铅垂线,沿铅垂方向放置一线状光源,调整线状光源的姿态、位置,使线状光源的一端的中心置于圆心处C1,且使线状光源的轴向沿铅垂线,固定线状光源;在距离线状光源中心R处,安装柱面镜单元,调整柱面镜的俯仰、方位及与线状光源中心(即圆心C1)的距离,使得线状光源发出的光经所述柱面镜单元反射后,与其出射口(线状光源的出光端口)重合;
(2)在线状光源两端加装轴承,轴向转动线状光源,使其发出的光覆盖一半的已安装的柱面镜单元,安装水平方向邻近的其他柱面镜单元,使所述线状光源发出的光覆盖一半待安装的柱面镜单元,调整待安装的柱面镜单元,使经其反射的光与其邻近已安装柱面镜单元的反射光重合,即完成柱面镜在水平方向上的拼接;
(3)沿铅垂线方向,轴向移动线状光源使其发出的光覆盖一半的已安装的柱面镜,安装该柱面镜竖直方向邻近的柱面镜,调整待安装的柱面镜,使经其反射的光与其邻近已安装柱面镜的反射光重合,即完成以C1为圆心的柱面镜在竖直方向上的拼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85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