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见光通信设备接收性能测量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2117.5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4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曾昕;龙阳;张沛强;刘桂雄;吴嘉健;陈长缨;王佳胜;郭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 |
主分类号: | H04B10/079 | 分类号: | H04B10/079;H04B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泽云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见 光通信 设备 接收 性能 测量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见光通信设备接收性能测量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待测VLC信号光源夹具、多级可调式衰减器、半透半反镜、待测VLC接收装置夹具、照度计、X‑Y双轴机械臂及箱体。所述测量方法包括:通过控制系统产生随机序列至待测VLC设备,在待测区域构造可线性变化和范围较广的光信号,接收VLC设备接收端的信号,并与原信号进行校验。所述装置与方法实现对VLC设备的灵敏度、最大输入信号强度、有效传输距离等参数的检验,适用性好,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检测效率,可适用于各种情况下的自动化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见光通信设备接收性能测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是无线通信、光通信的一种,是利用肉眼看得见的“可视光”传递信息的新一代通信技术。
VLC设备传输速率、稳定性、灵敏度、最大输入信号强度、信号光源有效传输距离等指标作为工业、科研领域的一项重要参数,其准确、快速的测量对工业生产与过程控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见光通信设备所用光源接收性能的测试,主要包含测试方法和测试装置两方面。测试方法如专利CN 101632245A、CN106027148A、CN103781261A、CN107127237A,用于电力变换单元的输出变化来检测发送单元接收的照明光,通过控制卤素灯的输入电压,改变卤素灯亮度,从而改变可见光暗室的背景照度,根据标准红外场景中图像像素点的光学特征值以及可见光灵敏度值可计算出可见光强度的评估值。测试装置如专利CN105846898A等,光通信发送装置用于将所传输的通信信息逐行调制到原始图像信号中,生成调制图像信号,可见光通信接收装置用于采集调制图像信号。
上述具体专利对比文件和相关文献为:
1)、“可见光通信的接收装置以及可见光通信系统”,专利号CN101632245A。该发明公开提供一种不需要对接收装置供给电力的可见光通信的接收装置以及可见光通信系统。由数据蓄积装置、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构成,数据发送装置具备: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数据蓄积装置接收数据;发送单元,用于调制单元调制的数据作为照明光的载波发送到上述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接收装置具备:照明光检测单元,用于电力变换单元的输出变化来检测发送单元接收的照明光。除去相似模块之外,本发明测试装置还包含多级可调式衰减器和X-Y双轴机械臂移动模块,可确保测试时光信号接收器件处照度值处于正常工作范围;控制与数据传输模块,可实现人工智能控制测试过程、人机交互和数据显示记录及存储。应用本发明的技术,便可测出该发明提出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接收性能。
2)、“一种可见光通信方法、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系统”,专利号CN105846898A。该发明公开提供一种可见光通信系统,包括:可见光通信发送装置和可见光通信接收装置;所述光通信发送装置用于将所传输的通信信息逐行调制到原始图像信号中,生成调制图像信号,并以逐行扫描的方式显示所述调制图像信号;所述可见光通信接收装置用于采集调制图像信号,并逐行扫描所述调制图像信号,解调所述调制图像信号中的通信信息。对于可见光通信接收过程,本发明着重描述如何通过算法让装置自动测试出照度值,实现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未经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2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