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空作业车自动调平上装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1500.0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6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辉;苏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兴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1/04 | 分类号: | B66F11/04;B66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支承 高空作业车 旋转支承座 支承立柱 自动调平 拉杆臂 支承臂 转轴座 调平 高空作业 操作安全性 作业车底盘 作业可靠性 三角形座 下支承臂 制造成本 油缸 支承 主柱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车自动调平上装,设有支承立柱,所述支承主柱固定在作业车底盘上,所述支承立柱在顶端装有一旋转支承座,所述旋转支承座上装有一旋转支承臂,所述旋转支承臂在中部装有一下支承臂,所述旋转支承臂在顶部还装有一拉杆臂,所述旋转支承臂与下支承臂之间设置有一下支承臂油缸,所述拉杆臂在右端装有转轴座,所述转轴座上装有一下调平三角形座。本发明具有可靠性高、调平精度高、制造成本低特点,它克服传统高空作业车上装的缺陷,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性和作业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作业设备,具体的是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设备。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车时当今广泛应用在船舶、建筑、市政建设、消防、港口货运、园林绿林等行业的重要设备之一。随着国内制造业的蓬勃发展,高空作业车产品的需求量液在逐年增加,对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规格新产品近几年增加较快,国内同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高空作业车自动调平机构的对象就是一个工作平台。评价高空作业车产品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工作斗的自动调平能力,也是保证高空作业车能正常作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国内外企业的创新力度主要是致力于扩大高空作业机械的作业范围,满足不同作业的需要;确保人员的作业安全;提高操作和使用性能。
传统的传统的高空作业车工作斗的调平,其主要通过自重调平、平行四连杆式、静液压式以及链条组合式等实现调平。这些传统的高空作业车工作斗的调平方式分别存在以下缺陷:可靠性差、调平精度低、制造成本高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空作业车自动调平上装,该高空作业车自动调平上装具有可靠性高、调平精度高、制造成本低特点,它克服传统高空作业车上装的缺陷,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性和作业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高空作业车自动调平上装,其特征在于:设有支承立柱,所述支承主柱固定在作业车底盘上,所述支承立柱在顶端装有一旋转支承座,所述旋转支承座上装有一旋转支承臂,所述旋转支承臂在中部装有一下支承臂,所述旋转支承臂在顶部还装有一拉杆臂,所述旋转支承臂与下支承臂之间设置有一下支承臂油缸,所述拉杆臂在右端装有转轴座,所述转轴座上装有一下调平三角形座,所述下调平三角座上装有上支承臂、上支承臂油缸,所述下调平三角座上还装有下调平油缸,所述下调平油缸设有下调平下支座,所述上支承臂在左端装有一伸缩臂,所述伸缩臂在左端装有上调平三角形座,所述上调平三角形座上设置有上调平油缸,所述上调平油缸上设置有安全座椅斗。
本发明过液压驱动,紧急情况下可以电驱动,从而控制上装的各作业动作的完成;通过上/下支承臂油缸、旋转马达等实现作业的各动作;高空作业车上装的自动调平,通过上/下调平油缸和上/下调平三角形座,实现高空作业车上装在任何作业情况下,工作斗自动调平;当高空作业车上装的自动调平失效时,可通过上/下操纵控制阀,手动实现工作斗调平;高空作业车自动调平上装,适用于同类的举高类装备;自动调平上装,当旋转马达旋转时,上装实现360°旋转;当上/下支承臂油缸伸缩时,可实现上装上/下支承臂的举升和下降;当上/下支承臂的举升和下降时,上/下调平油缸和上/下调平三角形座共同实现上装工作斗的自动调平;当高空作业车上装的自动调平失效时,可通过上/下操纵控制阀控制上/下调平油缸,驱动连杆三角形座的协调动作,手动实现工作斗调平;提高整车作业时工作人员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下调平三角形机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上调平三角形机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兴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兴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1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