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透气纤维包装膜的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22572.9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5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许巧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嵩保鲜技术(常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12;B32B7/12;B32B27/36;B32B3/24;B32B37/12;B32B37/10;B32B37/06;B32B38/04;B65D65/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胡拥军 |
地址: | 21553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气 纤维 包装 制造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透气纤维包装膜的制造工艺,PE膜预制步骤:以PE复合树脂成型PE膜;粘合步骤:通过第一粘结剂将PET膜与无纺布的一面相粘合,再通过第二粘结剂将无纺布的另一面与PE膜相粘合,得到半成品膜;打孔步骤:设置打孔针间距为1.5‑5mm、打孔针直径为0.5‑1mm、打孔针温度为50‑150℃、打孔深度0.5‑2mm进行打孔,然后热压,在半成品膜上形成贯穿膜平面的微孔,得到高透气纤维包装膜;该制造工艺在打孔步骤中结合热压工序,使得包装膜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所得到的包装膜可以隔离粒径很小的粉尘类物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透气纤维包装膜的制造工艺,属于包装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通过包装的方式将功能性物质单独封装,而又通过包装袋的透气性能,而不影响功能性物质的挥发或作用,对特定场合起到持续性的作用。例如功能性物质可以是干燥剂,干燥剂是指能除去潮湿物质中部分水份的物质。湿气的管控是与产品的良率是息息相关的,以食品而言,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食物中的细菌和霉菌便会以惊人的速度繁殖,使食物腐坏,造成受潮及色变。电子产品也会因湿度过高造成金属氧化,产生不良。干燥剂的使用便是为了要避免多余的水份造成不良品的发生。又例如是樟脑丸,樟脑丸具有挥发作用,达到对衣物的防虫保养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透气纤维包装膜的制造工艺,该制造工艺在打孔步骤中结合热压工序,使得包装膜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所得到的包装膜可以隔离粒径很小的粉尘类物质。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高透气纤维包装膜的制造工艺,包括:
PE膜预制步骤:以PE复合树脂成型PE膜;
粘合步骤:通过第一粘结剂将PET膜与无纺布的一面相粘合,再通过第二粘结剂将无纺布的另一面与PE膜相粘合,得到半成品膜;
打孔步骤:设置打孔针间距为1.5-5mm、打孔针直径为0.5-1mm、打孔针温度为50-150℃、打孔深度0.5-2mm进行打孔,然后热压,在半成品膜上形成贯穿膜平面的微孔,得到高透气纤维包装膜。
进一步地,PE膜预制步骤中,所述PE复合树脂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和茂金属聚乙烯中的至少两种,PE膜的厚度为20-30μm。
进一步地,所述无纺布为PET无纺布,其重量为20-35g/m2。
进一步地,所述PET膜的厚度为10-15μm。
进一步地,所述粘合步骤中,第一粘结剂淋膜于PET膜上,然后将无纺布的一面与PET膜粘合,第一粘结剂淋膜的厚度为15-25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粘结剂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粘合步骤中,无纺布与PE膜通过干式复合工艺进行粘合,其中第二粘结剂的用量为2-5g/m2;所述第二粘结剂为聚氨酯粘结剂或水性粘结剂。
进一步地,所述粘合步骤中,第二粘结剂淋膜于PE膜上,然后将无纺布的另一面与PE膜粘合,第二粘结剂淋膜的厚度为15-25μm;所述第二粘结剂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微孔的孔径为a,0<a≤0.2mm。
进一步地,所述热压的条件为温度120-170℃,压力4-7MPa。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打孔步骤对半成品膜进行透气性能的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嵩保鲜技术(常熟)有限公司,未经小嵩保鲜技术(常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25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