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集群划分的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调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3797.X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3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倩;丁津津;王群京;胡世骏;马金辉;徐斌;芮涛;刘童;马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12 | 分类号: | H02J3/12;H02J3/1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集群 划分 渗透 分布式 能源 系统 智能 调压 方法 | ||
本发明针对现有高渗透率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系统,在集群划分依据、划分方法、调压策略方面仍旧处于探索阶段,不便于对高渗透率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系统开展后续电压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集群划分的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调压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K‑means算法将电力系统中的节点划分为n个亚群落,以可控PV节点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为可调变量,并在亚群落内进行潮流运算;预设非线性调节周期,采用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对PV节点电压进行粗调节,并确定工作点Γ;根据确定的工作点Γ,采用节点电压的线性化方程对PV节点电压进行细调节。本发明可有效的解决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的过电压问题,并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运行优化相关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集群划分的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调压方法。
背景技术
风电、光伏等新型能源并网所形成的集群系统,具有多容量、高密度、大规模的特点,分为区域分散型/集中型不同的接入形式。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大规模接入,易产生电压越限、功率倒送、线路过载等不良影响,并将传统的辐射状配电网逐渐转变为有源配网。其中电压越限是最显著的问题,依靠变电站有载调压器和就地无功补偿的方法有待进改进。目前已有相关文献在组件建模方法、有功控制控制、无功补偿、实时海量数据传输与存储、储能与逆变设备等各方面对电压协调控制展开研究。
光伏逆变器本身具有无功调节能力,原则上逆变器的无功剩余容量如果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网损还可以提高电网的电压调节能力。但若对大规模光伏系统中每个节点进行调节,所需的设备投资成本高,且数据处理量大、控制复杂。因此对大规模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集群进行亚群落划分,分别进行无功补偿,可以有效减少计算量和投切成本。过去传统电力系统区域的划分多基于运行人员经验和自然归属地,无法反映高渗透率大规模分布式能源集群系统的网架拓扑及结构特征。
为应对高渗透率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电压调节问题,已有研究者探索在集群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的电压调节方式。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分区协调控制的有源配电网调压方法;以高渗透率光伏分布式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模块化指标改进后,划分集群,并用基本粒子群算法进行区域调压控制;基于聚类分析方法得出电力系统关键负荷节点,基于分区策略研究分布式能源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问题。但在含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系统集群划分依据、划分方法、调压策略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高渗透率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系统,在集群划分依据、划分方法、调压策略方面仍旧处于探索阶段,不便于对高渗透率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系统开展后续电压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集群划分的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调压方法。
本发明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集群划分的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调压方法,其他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K-means算法将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N个节点划分为n个亚群落,
以可控PV节点吸收的无功功率和剪切的有功功率为可调变量,并在亚群落内进行潮流运算;
预设非线性调节周期,在非线性调节周期点处,将可控PV节点吸收的无功功率和剪切的有功功率作为个体,采用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对PV节点电压进行粗调节,并确定工作点Γ;
在非线性调节周期内,根据确定的工作点Γ,采用节点电压的线性化方程对PV节点电压进行细调节。
本发明中,所述混合粒子群算法的搜索空间维数为D=2n。
本发明中,所述节点电压的线性化方程为: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安徽大学;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37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