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解铜箔的密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0917.0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7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虹;田江涛;颜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咸阳恒鑫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04 | 分类号: | C25D1/04;C25D7/06;C25D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铜箔 密封圈 铜箔 张紧机构 密封槽 阴极辊 橡胶圈 撕裂 剥离 密封橡胶圈 橡胶密封圈 螺栓 尺寸偏差 对称设置 密封胶圈 密封效果 导向轮 调节架 前密封 支撑座 停机 支架 锁定 制造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解铜箔的密封装置,涉及电解铜箔制造领域,包括阴极辊和密封圈,所述阴极辊的两端的圆周面上设有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圈安装在密封槽内,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阴极辊两侧的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导向轮和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支架、锁定块、支撑座、调节螺栓和调节架,本发明使得在铜箔剥离前密封橡胶圈已经和铜箔边分离,不会引起铜箔边沿撕裂,并通过张紧机构调节密封橡胶圈在密封槽内的张力,进而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电解铜箔行业存在的铜箔剥离时接触橡胶密封圈导致撕裂、密封圈使用过程因尺寸偏差导致密封效果不好、密封胶圈更换频繁、因频繁更换橡胶圈而造成生产停机及废品率较高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解铜箔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解铜箔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解铜箔的生产过程,要求阴极辊要半侵入电解槽中(底部为阳极板),只有部分阴极辊表面接触电解液,阴极辊、阳极板之间接通直流电以后在接触电解液的阴极辊表面连续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铜箔,阴极辊不断转动连续剥离铜箔并在机尾处收卷,从而达到连续生产铜箔的目的(如图1)。电解铜箔生产中要求阴极辊两侧纵向边沿不能接触电解液,否则会因为纵向边沿生长铜箔(也称为铜根)导致剥离时铜箔不断撕裂而无法生产和收卷(如图2)。
目前电解铜箔行业均采用阴极辊表面的两侧边沿约4cm位置开密封槽并使用橡胶圈密封的方式方法,其原理是密封槽内的橡胶圈与阳极板边沿部分挤压后密封隔离电解液,只允许电解液在两侧密封橡胶圈、阴极辊和阳极板这四者之间的空间区域内流动(如图3),而阴极辊在电解槽中的纵向边沿因为没有电解液渗漏接触,所以不会在纵向边沿生长铜箔(铜根),从而根本上解决了因纵向生长铜箔(铜根)导致铜箔剥离时容易撕裂而无法生产的问题。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阴极辊直径达到了2米左右甚至更大,这么大的密封橡胶圈加工时很难达到非常高的尺寸精度,且因为精度要求高而使得价格也比较贵。橡胶圈尺寸过大不能紧密镶嵌在密封槽内,阴极辊不断转动时则橡胶圈容易脱落或脱离密封槽导致无法生产;橡胶圈尺寸偏小则安装橡胶圈比较困难,即使装进密封槽也由于橡胶圈延伸较大而使得橡胶圈直径变小,不能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仍会发生电解液渗漏等问题。
密封橡胶圈直径如果偏大则只有少部分胶圈镶嵌在密封槽内,阴极辊转动时胶圈容易滚出密封槽,掉入电解槽里造成停产;密封橡胶圈直径如果偏小则绝大部分都镶嵌在了密封槽内,挤压后则不能把阴极辊的密封槽边沿尖角包裹密封住,使密封槽纵向边沿因渗漏接触到了电解液产生了纵向的铜沉积,仍旧会导致铜箔在此处撕裂无法正常生产。
同时新安装的密封圈尺寸大小、直径大小均合适,在使用初期密封效果也很好,但使用一段时间有的甚至一两天以后橡胶密封圈就会因内部应力消除而产生松弛等现象,随即发生密封效果不好导致铜箔剥离时撕裂而无法生产等问题。而这时密封橡胶圈本身的弹性、强度等指标仍是合格的。这样的情况使生产频繁更换胶圈,进而造成频繁停机误工和产生大量废品等。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2090075U公开了一种电解铜箔装置,包括槽体、阴极辊,在阴极辊的端面设有环板,环板上一周设有螺孔,环板与阴极辊之间设有间隙,在环板前侧对应的槽体上分别设置前水平导轮和前竖向导轮,在环板后侧对应的槽体上分别设置后水平导轮和后竖向导轮;O型密封圈依次套在前水平导轮、前竖向导轮、环板的下部、后竖向导轮、后水平导轮上设置;环板与阴极辊之间设有6mm的间隙;阴极辊端面和槽体壁之间设置有负阴极。该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实用,把密封圈从起箔线处剥离,不让密封圈与箔面摩擦,让箔在起箔时没有阻力。有效地密封阴极辊边部,防止边部出现铜豆、铜渣或铜条。但是该装置将密封圈通过环板定位,依然增加了原有阴极辊的结构复杂程度,且密封圈的张紧程度无法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解铜箔的密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咸阳恒鑫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咸阳恒鑫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09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