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丁橡胶/粘胶纤维的化学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9455.7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4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景欣欣;刘思;杜威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禾川化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G01N21/73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何蔚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丁橡胶 粘胶纤维 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红外光谱分析 化学分析仪器 测试 差热分析 成分分析 分离手段 光谱分析 化学分析 色谱分析 物理性质 质谱联用 光谱 热裂 色谱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氯丁橡胶/粘胶纤维的分析方法,所述分析方法包括以下7个步骤:(1)判断氯丁橡胶/粘胶纤维的物理性质;(2)红外光谱分析;(3)热重‑差热分析;(4)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5)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试;(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试;(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本发明运用多种分离手段,结合现代分析科学的光谱、色谱分析方法,通过多种大型化学分析仪器的联合使用,对氯丁橡胶/粘胶纤维进行成分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氯丁橡胶/粘胶纤维的化学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氯丁橡胶(Chloroprene Rubber简称CR),是由氯丁二烯单体(又名2-氯-1,3-丁二烯)经过乳液聚合制得的,又名聚氯丁二烯橡胶。它是合成橡胶中最早研究的品种之一,首先由美国杜邦公司于1931年成功开发并投入了生产。氯丁橡胶的分子链排列比较规整并且结晶性能是可逆的,其分子量常在10万-20万之间,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左右。氯丁橡胶作为一种通用型橡胶,由于其分子链中含有极性基团,一方面保护双键使其活性降低,另一方面又使聚合物对非极性物质有很大的稳定性,所以氯丁橡胶的耐光、耐热、耐老化、耐燃、耐化学腐蚀、耐油性更加突出。氯丁橡胶通常使用金属氧化物(氧化锌/氧化镁或氧化铅)进行硫化,有时配合有机促进剂(如硫脲类化合物),以提高硫化速度和交联速度。
近年来,工业产品和汽车零部件对氯丁橡胶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亚洲地区,如日本用于汽车部件的量约为氯丁橡胶总消耗量的40%,而在其他国家,用于黏合剂的居多。有研究者认为,氯丁橡胶具有较全面的性能,能够在苛刻且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其制品寿命较长,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弹性体能全面取代CR。
为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氯丁橡胶的应用和加工性能,国内外的研究者对氯丁橡胶探索了多种方法的改性,其中填充改性在橡胶改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橡胶中加入短纤维填料,一方面可通过高的表面活性和大的比表面积吸附橡胶高分子,从而有效的限制橡胶大分子的变形能力;另一方面,短纤维填料作为硬物质,可以承载应力,从而提高橡胶的硬度、模量、拉伸强度、定伸应力等力学性能。
但短纤维在橡胶中会有长度降低、难以分散等问题,研究清楚氯丁橡胶/粘胶纤维的各种性质,可制定出控制橡胶纤维材料性能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氯丁橡胶/粘胶纤维的分析方法,可以更快速、准确地分析氯丁橡胶/粘胶纤维的种类、成分以及含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氯丁橡胶/粘胶纤维的分析方法,所述分析方法包括以下7个步骤:(1)判断氯丁橡胶/粘胶纤维的物理性质;(2)红外光谱分析;(3)热重-差热分析;(4)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5)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试;(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试;(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
其中,所述步骤(1)中,根据氯丁橡胶/粘胶纤维的颜色、状态、马弗炉灰分判断氯丁橡胶/粘胶纤维的物理性质。
其中,马弗炉灰分为氯丁橡胶/粘胶纤维样品在马弗炉中800℃高温煅烧6-7h所得。
其中,所述步骤(2)选择ATR制样法,取氯丁橡胶/粘胶纤维制成薄片,放入红外分光光度计中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其中,所述步骤(3)中,在N2氛围中对氯丁橡胶/粘胶纤维进行TGA测试,测试温度范围为室温至800℃,检测氯丁橡胶/粘胶纤维在不同温度下的分解失重情况。
其中,所述步骤(5)中,取氯丁橡胶/粘胶纤维,直接进样测试,热裂解温度选择550℃,将高聚物氯丁橡胶/粘胶纤维热裂解成可挥发小分子,再联用GCMS分析。
其中,所述步骤(6)中,将氯丁橡胶/粘胶纤维剪成碎块,在索氏提取器中用氯仿提取5-6h,将过滤后的提取液取样进行GCMS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禾川化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禾川化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94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