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MBD与SVM的车钩动态可靠性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4551.2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3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韩朝建;曲宝章;孙可心;卢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7;G06Q10/04;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洪福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mbd svm 车钩 动态 可靠性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BD与SVM的车钩动态可靠性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可靠性预测的方案设计。S2、可靠性预测方案的MBD实现。S3、MBD仿真试验的数据处理。S4、可靠性预测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同规定标准中的数值进行比对,确定可靠性预测结果。本发明所述的基于MBD与SVM的车钩动态可靠性预测方法,提供车钩开锁区与安全区的分界线,为设计人员评判车钩动态可靠性提供参考,以改进设计、提高车钩动态可靠性、避免开钩事故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车钩动态可靠性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车钩组成装置是车辆连接的关键部件,其零件几何形状十分复杂、工作部件之间存在间隙、通过运动碰撞实现机构功能。车辆实际运行中,由于国内铁路路线条件恶劣,致使车钩零部件受力复杂。而车钩分离是困扰着正常运输生产秩序的一大顽症。车钩是否脱离、车钩动态性能是否稳定可靠,直接关系铁路运输安全性。车钩分离事故成因复杂、随机性强、重现率低、观测性差,难以通过现场试验来研究事故成因。
国外学者对铁路车钩耐久性进行了分析;国内学者对车钩防跳装置的作用原理及运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理论分析及实物模拟,得出了车钩防跳装置产生分离的原因,并在认为提钩链及钩提杆是导致车钩发生分离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又寻找出提钩链变短的原因。
但目前尚无一套成熟理论、技术与方法支持对车钩动态可靠性进行预测,也不能预测出车钩开锁时外界随机振动加速度的情况。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MBD与SVM的车钩动态可靠性预测方法,用于解决目前尚无一套成熟理论、技术与方法支持对车钩动态可靠性进行预测,也不能预测出车钩开锁时外界随机振动加速度的情况的缺点。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基于MBD与SVM的车钩动态可靠性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可靠性预测的方案设计。
S2、可靠性预测方案的MBD实现。
S3、MBD仿真试验的数据处理。
S4、可靠性预测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同规定标准中的数值进行比对,确定可靠性预测结果。
作为优选步骤S1中,可靠性预测的方案设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车钩动态可靠性包括:
上锁提的动态可靠性、一级防跳的动态可靠性、二级防跳的动态可靠性、车钩防分离的动态可靠性。
S12、车钩动态可靠性的评价指标的确定。
S13车钩动态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的确定。
车钩动态可靠性与车钩承受随机振动加速度方向及大小有关,随机振动加速度分为单独垂向振动加速度Ay、单独纵向振动加速度Ax、垂向与纵向耦合振动加速度Ax+y。
S14、车钩动态可靠性预测的方案的具体设计。
作为优选步骤S12中,车钩动态可靠性的评价指标的确定,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上锁提的动态可靠性评价指标:
车辆运行中,上锁提未被链环拉起,则上锁提动态性能可靠;反之,上锁提动态性能不可靠。
—一级防跳的动态可靠性评价指标:
车辆运行中,上锁销杆未脱离防跳台,则一级防跳动态性能可靠;反之,一级防跳动态性能不可靠。
—二级防跳的动态可靠性评价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45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