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芳硫醚砜的中温两步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1405.6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2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强;曹志强;刘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睿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5/23 | 分类号: | C08G75/2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851400 西藏自治区拉***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芳硫醚砜 中温两步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芳硫醚砜的中温两步合成方法,在九水硫化钠Na2S·9H2O与4,4’‑二卤二苯砜的反应体系中引入催化剂无水CH3COONa,选用高性能非质子极性溶剂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作为反应溶剂,首先在125~140℃预聚合200~240min,然后迅速升温至160~174℃进行聚合310~360min,制备聚芳硫醚砜。产物为灰白色颗粒物质,产率为75%~80%,700℃下固体残留率为41%~42%。本发明方法提高该聚合反应效率,在中温下合成了性能优异的聚芳硫醚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芳硫醚砜制备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聚芳硫醚砜的中温合成方法,应用于高分子材料制备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芳硫醚砜的合成方法有很多,如麦氏法、硫化钠法、CPS开环聚合法、硫磺溶液法等等,但适用于工业大规模生产的方法只有硫化钠法。该方法由美国Phillips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目前生产聚芳硫醚砜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和中国等,研究工作主要着重于生产工艺参数的改进,如溶剂及催化剂的选择、溶剂及催化剂的用量、合成时间及温度的调控、反应单体之间的配比等等,以降低成本,简化合成工艺,提高经济效益,并提升聚芳硫醚砜树脂的性能。但目前制备聚芳硫醚砜产率还有待提高,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及耐腐蚀性能也有待提高,这成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聚芳硫醚砜的中温两步合成方法,选用高性能非质子极性溶剂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在中温下通过两步法聚合反应合成了性能优异的聚芳硫醚砜,产率高,所制备的聚芳硫醚砜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芳硫醚砜的中温两步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室温下,将Na2S·9H2O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按摩尔比2:(5.2~6.8)的原料反应物比例加入反应釜中,在惰性气氛保护下,使原料搅拌均匀,然后加热到130~140℃,保温20~35min进行脱水,然后冷却至不高于90℃,得到脱水的混合原料;
b.以脱水前的Na2S·9H2O、无水CH3COONa及4,4’-二卤二苯砜的摩尔比为2:(0.05~0.15):(1.05~1.50)的比例,继续向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无水CH3COONa和反应单体4,4’-二卤二苯砜,形成反应体系,然后中温两步合成方法,对反应釜中反应体系进行升温至125~140℃,搅拌反应体系进行预聚合反应200~240min,再升温至160~174℃,继续进行聚合反应310~360min,得到反应产物;优选反应单体4,4’-二卤二苯砜中的卤为氯元素或溴元素;优选按照不低于10℃/min的升温速度迅速升温,使目标温度升至160~174℃的聚合反应温度,进行聚合反应;
c.将反应釜和在所述步骤b中制备的反应产物降温冷却至90~100℃,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静置沉淀;若沉淀后反应釜中有大块固体产生,需要先将其粉碎后抽滤;若沉淀后没有大块固体产生,则直接进行抽滤;在完成抽滤后,先采用无水甲醇对抽滤获得的反应产物颗粒进行洗涤至少10次,再采用去离子水,对反应产物颗粒进行洗涤至少10次,然后将产物颗粒在120~130℃下进行干燥20~24h,获得灰白色颗粒状聚芳硫醚砜。
本发明制备的聚芳硫醚砜的结构式为:
其中n~=100~15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
1.本发明方法采用性能优异的溶剂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催化剂无水CH3COONa,提高该聚合反应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睿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藏睿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14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