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曲轴箱加热箍成型设备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0082.0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8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罗畅;罗启康;纪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康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1/10 | 分类号: | B21D11/10;B21D53/16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300 | 代理人: | 马晓辉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 加热 成型 设备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轴箱加热箍的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空调压缩机的下部为曲轴箱,一般曲轴箱加热器是一种内置式的电加热管,该装置成型的加热箍设于压缩机曲轴箱部位,用于在压缩机停机时加热滑油,使得润滑油保持一定的温度,最主要的是防止天冷时压缩机因润滑油的粘度过大而增加压缩机启动阻力,大型机组一般都会采取该方法保护压缩机。
曲轴箱加热箍一般是呈“Ω”型的定制铝合金型材,中间嵌入定制发热线,该装置将其成型后,形成一个圆形,使用时包围压缩机紧贴着曲轴箱,对曲轴箱进行辅助加热,保证曲轴箱中压缩机润滑油的润滑温度,保证润滑油的稀疏。在压缩机工作时,曲轴箱加热箍停止工作,在压缩机停止工作时,曲轴箱加热箍开始工作。
曲轴箱加热箍比传统内置式曲轴箱加热棒有着更好的效果,但是曲轴箱加热箍的加工一直依赖手工加工,在成型至圆形时,常因用力不均匀而导致“Ω”型型材变形报废,且无法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
发明内容
1、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的曲轴箱加热箍由人手工加工,效率低,次品率高。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轴箱加热箍成型设备,包括靠模2和两个定位轮,所述两个定位轮分别为第一定位轮6和第二定位轮8,所述第一定位轮6设置在第一定位轮转动杆7上,所述第二定位轮8设置在第二定位轮转动杆9上,所述第一定位转动杆7、第二定位转动杆9的转动轴设置在靠膜下方并和靠模2同心,所述第一定位轮转动杆7和第二定位轮转动杆9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定位轮转动杆7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定位轮转动杆9顺时针转动所述的靠模2固定不转动,所述的靠模2边缘有凹槽,所述的定位轮6设有凹槽和待成型的曲轴箱加热箍相匹配,所述的定位轮6和靠模2的距离,是和待成型的曲轴箱加热箍的直径相匹配的。
还包括两对齿条和齿轮用于驱动定位轮转动杆转动,第一齿条5和第一齿轮3配合带动第一定位轮转动杆7逆时针转动,第二齿条10和第二齿轮4配合带动第二定位轮转动杆9顺时针转动。
所述第一齿轮3位于第二齿轮4的下方,第一齿轮3和第一定位轮转动杆7的转动轴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4和第二定位轮转动杆9的转动轴的直径。
所述的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都由气缸1提供动力驱动转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曲轴箱加热箍成型设备的使用方法。
3、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曲轴箱加热箍成型设备,使曲轴箱加热箍的成型一步到位,且效率高,成品率几乎10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靠膜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靠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轴箱加热箍成型设备,包括靠模2和两个定位轮,所述两个定位轮分别为第一定位轮6和第二定位轮8,所述第一定位轮6设置在第一定位轮转动杆7上,所述第二定位轮8设置在第二定位轮转动杆9上,所述第一定位转动杆7、第二定位转动杆9的转动轴设置于靠膜2下方并和靠模2同心,所述第一定位轮转动杆7和第二定位轮转动杆9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定位轮转动杆7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定位轮转动杆9顺时针转动所述的靠模2固定不转动,所述的靠模2边缘有凹槽,所述的定位轮6设有凹槽,使加热箍与之相匹配,所述的定位轮6和靠模2的距离,是和待成型的加热箍的直径相匹配的。
使用时,把加热箍型材放置于定位轮和靠模2之间,将第一定位轮转动杆7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定位轮转动杆9顺时针方向转动,由靠模2和定位轮的配合,使加热箍型材成型。
为了更高效率,利用齿轮来使定位轮转动杆转动。
如图1所示,由于两根定位轮转动杆转动方向相反,所以需要两对齿条和齿轮用于驱动定位轮转动杆转动,第一齿条5和第一齿轮3配合带动第一定位轮转动杆7逆时针转动,第二齿条10和第二齿轮4配合带动第二定位轮转动杆9顺时针转动。
为了结构的简单有效,所述第一齿轮3位于第二齿轮4的下方,第一齿轮3和第一定位轮转动杆7的转动轴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4和第二定位轮转动杆9的转动轴的直径。
为了更好的效率,所述的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都由气缸1提供动力驱动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康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镇江市康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00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