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移动式突堤码头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3743.7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9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魏东泽;孙逸宸;顾恩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G01S17/08;G05B1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进装置 码头 导轨 中心控制器 可移动式 平行 测距装置 港内水域 无线连接 导向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突堤码头及控制方法,包括码头,设于码头上的中心控制器,设于码头一侧并远离码头方向的两条相互平行的导轨,设于两条导轨上的若干个主突堤;各个主突堤两侧上均设有子突堤,两条导轨上设有第一推进装置,第一推进装置分别与各个主突堤连接,各个主突堤上均设有第二推进装置,每个第二推进装置分别与各个子突堤连接;各个主突堤两侧上均设有平行于两条导轨的导向槽;中心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推进装置和各个第二推进装置无线连接,各个主突堤上均设有测距装置。本发明具有能提高港内水域的利用效率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港口码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提高港内水域的利用效率的可移动式突堤码头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大港口爆炸式增长的吞吐量对港口的管理、设备、港区水域面积等诸多问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由于港区水域面积受到实际可用水域面积、航道位置、已建防波堤等诸多因素影响,已然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港区水域面积难以遂从人意的改进和扩张,导致诸多船舶在靠近港区之后,需要在港外水域等待若干天,等待有泊位出现空闲才能入港进行货物的装卸,极大程度的降低了船舶的运输效率,并制约了港口吞吐量的发展。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提高港内水域的利用效率的码头,就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码头内港区水域面积难以遂从人意的改进和扩张,导致诸多船舶在靠近港区之后,需要在港外水域等待若干天,等待有泊位出现空闲才能入港进行货物的装卸,造成船舶运输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提高港内水域的利用效率的可移动式突堤码头及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移动式突堤码头,包括码头,设于码头上的中心控制器,设于码头一侧并远离码头方向的两条相互平行的导轨,设于两条导轨上的若干个主突堤;各个主突堤两侧上均设有子突堤,两条导轨上设有第一推进装置,第一推进装置分别与各个主突堤连接,各个主突堤上均设有第二推进装置,每个第二推进装置分别与各个子突堤连接;各个主突堤两侧上均设有平行于两条导轨的导向槽;中心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推进装置和各个第二推进装置无线连接,相邻两个主突堤之间设有间距,各个主突堤上均设有测距装置,各个主突堤底部两侧边缘均分别设有与轨道相匹配的凸块,各个主突堤均通过凸块插入两条导轨内。
本发明采用了可移动式导轨,可使子突堤在主突堤上进行移动,同时,主突堤也可以进行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移动,在相同面积内可同时停靠更多的船舶。本发明还采用了推进装置,同时设置了电路系统,通过无线收发装置以及中心控制器可实时操控推进装置来控制主突堤以及子突堤的移动。本发明尤其适合散货码头、油码头等无需配合汽车进行水平运输、对于突堤宽度要求不高的港区使用。本发明具有能提高港内水域的利用效率的特点。
作为优选,测距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激光测距仪、第一无线收发器,激光测距仪、第一无线收发器均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测距装置利用激光进行测距,测距装置用于测量主突堤到停靠船舶的位置。
作为优选,第一推进装置和第二推进装置均包括发电机、第二无线收发器和推进器,发电机和推进器电连接,发电机和第二无线收发器电连接。推进装置使得各个主突堤和各个子突堤能够进行移动。
作为优选,各个主突堤和各个子突堤的形状均为长方体。将主突堤和子突堤设计为长方体,方便主突堤与导轨配合,提高空间利用率。
作为优选,两条导轨底部均设有若干条竖桩,同一条导轨底部上的竖桩等间距排布。竖桩用于将导轨固定在海面上,并对导轨进行支撑。
作为优选,可移动式突堤码头还包括第三无线收发器,第三无线收发器与中心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无线通信电路用于接收测距装置发送的无线信息。
一种可移动式突堤码头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37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动力自动控制集鱼装置
- 下一篇:生态驳岸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