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胃疼胃胀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8721.1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5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元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宜兴甘霖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8 | 分类号: | A61K36/8998;A23F3/34;A61P1/14;A61P1/00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蒋何栋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胃疼 胃胀 制备 马齿苋 麦芽 薄荷 毒副作用 重量份数 白芥子 金荞麦 五加皮 制大黄 山药 白芷 甘草 玉竹 薤白 榧子 枸杞 食用 缓解 配合 协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胃疼胃胀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5~15份的山药,5~10份的白芷,5~15份的玉竹,5~15份的枸杞,5~15份的白芥子,5~10份的薤白,5~15份的麦芽,5~15份的榧子,5~10份的薄荷,5~10份的马齿苋,5~15份的五加皮,5~10份的制大黄,5~10份的金荞麦和5~10份的甘草。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胃疼胃胀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各组分的协调配合缓解胃疼胃胀,同时无任何毒副作用,甚至可以当食品食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生产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疼胃胀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暂时储存食物和消化食物。食物由胃进入小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一般在食物入胃后5min就开始有部分排入十二指肠。不同的食物排空的速度不同,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h。胃的排空主要取决于幽门两侧(胃内和十二指肠内)的压力差。食物在胃的排空过程中引起胃运动,从而产生胃内压。当胃内压大于十二指肠内压时,食物即可由胃排出。反之,十二指肠内容物对胃运动的抑制则减慢胃的排空。在病理情况下,当胃、十二指肠存在炎症、反流、肿瘤或胃液、十二指肠液成分发生改变时,就会使胃的排空延缓,食物不断对胃壁产生压力;同时,食物在胃内过度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使胃内压力进一步增高,因而就出现了上腹部的饱胀、压迫感,即胃胀,从中医理论来讲,胃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因影响到胃腑,使胃气不能正常和降,气机停滞于胃脘而形成的。目前,针对胃疼胃胀的治疗药品和保健品很多,但是没有能够起到治标并治本的作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胃疼胃胀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胃疼胃胀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具体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胃疼胃胀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5~15份的山药,5~10份的白芷,5~15份的玉竹,5~15份的枸杞,5~15份的白芥子,5~10份的薤白,5~15份的麦芽,5~15份的榧子,5~10份的薄荷,5~10份的马齿苋,5~15份的五加皮,5~10份的制大黄,5~10份的金荞麦和5~10份的甘草。
一种优选方案,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10份的山药,8份的白芷,10份的玉竹,10份的枸杞,12份的白芥子,7份的薤白,9份的麦芽,10份的榧子,8份的薄荷,6份的马齿苋,12份的五加皮,8份的制大黄,7份的金荞麦和9份的甘草。
一种胃疼胃胀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配方量取各种组分混合,研磨至混合物的细度不大于400目。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各组分的协调配合缓解胃疼胃胀,同时无任何毒副作用,甚至可以当食品食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选用重量份数的组分5份的山药,5份的白芷,5份的玉竹,5份的枸杞,5份的白芥子,5份的薤白,5份的麦芽, 15份的榧子, 10份的薄荷,10份的马齿苋, 15份的五加皮, 10份的制大黄, 10份的金荞麦和10份的甘草,混合20~30min,后将混合物研磨至粉状,颗粒细度不大于400目。
实施例2:
选用重量份数的组分15份的山药, 10份的白芷, 15份的玉竹, 15份的枸杞, 15份的白芥子, 10份的薤白, 15份的麦芽,5份的榧子,5份的薄荷,5份的马齿苋,5份的五加皮,5份的制大黄,5份的金荞麦和5份的甘草,混合20~30min,后将混合物研磨至粉状,颗粒细度不大于400目。
实施例3:
选用重量份数的组分12份的山药,7份的白芷,10份的玉竹,9份的枸杞,8份的白芥子,6份的薤白,10份的麦芽,10份的榧子,7份的薄荷,8份的马齿苋,12份的五加皮,6份的制大黄,8份的金荞麦和9份的甘草,混合20~30min,后将混合物研磨至粉状,颗粒细度不大于4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宜兴甘霖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宜兴甘霖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87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脂减肥茶饮
- 下一篇:一种治疗断奶牛犊腹泻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