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油榨油设备用研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8026.5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7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何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洁 |
主分类号: | B02C1/12 | 分类号: | B02C1/12;B30B15/30;B30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陈宙;李莎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油 榨油 备用 研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油榨油设备用研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机械箱,并且机械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榨油机构,所述榨油机构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柄机构,并且底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榨油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漏料机构,所述漏料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本发明涉及食用油生产技术领域。该食用油榨油设备用研磨装置,解决了传统的榨油设备榨油速度慢,且不能够充分的对食品原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的问题,提高了食用油的生产量,提高了食用油的生产质量,节约了大量的粮食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食用油榨油设备用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花生油、橄榄油、山茶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核桃油等等,我国已实行新的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大豆油、花生油等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对不符合新标准规定的用油,将逐步禁止销售。
在实际生活中,现在的食用油生产一般都是直接将原食品材料通过进料机构输送到榨油机构中,传统的榨油设备榨油速度慢,且不能够充分的对食品原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降低了食用油的生产量,且生产出的食用油质量较差,浪费了大量的粮食资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用油榨油设备用研磨装置,解决了传统的榨油设备榨油速度慢,且不能够充分的对食品原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食用油榨油设备用研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机械箱,并且机械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榨油机构,所述榨油机构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柄机构,并且底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榨油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漏料机构,所述漏料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并且第一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中部通过中轴与漏料机构的内壁固定连接,并且齿轮的底部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回复弹簧,并且回复弹簧远离齿条的一端与漏料机构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齿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斜板,并且斜板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研碎板,所述研碎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研磨齿。
优选的,所述漏料机构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齿条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斜板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中部通过活动件转动连接有转动杆,并且转动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通过活动件转动连接有活动块。
优选的,所述漏料机构内壁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并且活动块的表面通过滑块与移动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斜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斜板的一端与漏料机构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并且伸缩杆的表面套设有缓冲弹簧。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倾斜板,所述固定箱的两侧均贯穿有进料斗,所述漏料机构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漏料机构的底部设置有电磁阀门。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脚,所述机械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接饼槽。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用油榨油设备用研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洁,未经何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80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浓度感应燃气灶
- 下一篇:抗C10ORF54抗体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