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钛基纳米管表面原位形成六方片状磷灰石涂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7729.6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0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黄棣;姚蔚;杜晶晶;魏延;胡银春;连小洁;王楷群;陈维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30B7/14 | 分类号: | C30B7/14;C30B29/64;C30B29/14;C25D11/26;A61L27/06;A61L27/32;A61L27/5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卢茂春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表面 原位 形成 片状 磷灰石 涂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基纳米管表面原位形成六方片状磷灰石涂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利用电化学阳极氧化在钛材料表面构筑钛纳米管;(2)制备钙盐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将样品置于其中,真空处理后干燥。缓慢升温进行烧结,将钙固定在钛纳米管内部或表面。(3)将钙处理后的钛基纳米管材料垂直置于含有尿素的前驱钙磷溶液中,加入脲酶,控制温度和反应时间,即得钛基纳米管表面磷灰石晶体涂层。本发明在温和的条件下能在钛表面快速形成六方片状磷灰石晶体涂层,制备工艺稳定,成本低廉,能实现快速大规模生产。本发明在骨植入材料、牙种植体表面改性及促进快速骨整合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骨植入体、牙骨内种植体表面处理技术,具体涉及可促进植入体快速骨整合的钛基纳米管表面原位形成六方片状磷灰石涂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种植义齿因其与天然牙的高度类似,已成为缺失牙修复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当宿主的全身或局部条件不佳时,要求种植体有比目前材料更好的效果。对牙种植体表面进行喷砂、酸蚀、氧化和涂层等处理,可显著促进骨整合,过去20年里有大量经表面处理的商业种植系统被推向市场。种植体表面修饰仍是提高其生物学性能的重要手段。种植体涂层的目标逐渐从被动保护薄膜转换为主动激活并智能整合种植体和周围组织界面上理想的生物反应。大多数情况下,涂层标准化、与基底的结合力、性价比及费用是限制多种新型表面工程技术广泛应用和市场渗透的决定性因素。
模拟天然骨组织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的涂层可促进体内快速骨整合,而有更好的生物学活性,是良好的涂层材料选择。羟基磷灰石与骨组织的无机成分相同,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最早用于临床的仿生涂层。早期临床应用等离子喷涂法形成的羟基磷灰石涂层植入后涂层容易脱落引发无菌性炎症,影响种植体骨整合。若将薄层纳米羟基磷灰石牢固的涂覆于纯钛表面,则种植体表面可获得更佳的生物学活性以及较快的骨整合。
等离子喷涂磷灰石与基底之间缺少化学作用,并且钛基底与磷灰石弹性模量差异较大,制备时温度高,易形成较大的内应力。为磷灰石涂层与钛基底的结合强度,可从两个方面出发:一,通过化学方法对钛基底表面进行处理,产生活性基团,可为磷灰石的形成提供成核位点,降低磷灰石形成势垒;二,在磷灰石涂层与钛基底之间形成力学缓冲层,减小涂层与基底之间弹性模量差异,进而降低涂层与基底之间的内应力,通过钛基钛纳米管上原位形成纳米磷灰石复合梯度涂层可实现上述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为了有效改善钛基材料表面的生物活性问题,本发明在生理温度下,在钛基纳米管表面制得了具有独特纳米三维形貌的磷灰石涂层。
钛基纳米管原位形成六方片状磷灰石涂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将钛材料片依次用400目、800目、1200目、1500目的碳化硅砂纸打磨至表面光滑,再用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依次超声清洗10分钟,自然晾干;所述的钛材料为商业纯钛或钛合金;
(2)钛基纳米管形成:以打磨光滑钛材料片为阳极,铂片为阴极,稳定电压25 V条件下在含有氟化铵的电解液中将钛基纳米管进行阳极氧化2-6 h,取出钛基纳米管,用去离子水冲洗,自然晾干;将晾干后的钛基纳米管放置马弗炉中,以1-10 ℃/min的加热速度由室温升温至250-400℃,保温2-6 h后自然降温,取出钛基纳米管备用;所述的电解液是丙三醇与去离子水重量比为1:1混合后的混合溶液,氟化铵与混合溶液重量比为1:100;
(3)钙预处理:将钙盐以0.01-0.5 M的浓度溶入质量分数为1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将钛基纳米管置于其中,整体放置于真空烘箱中,37℃下抽真空至10-100 Pa,保压20min后取出,37℃下烘干后置于马弗炉中,250-400℃下保温30 min,取出钛基纳米管备用;所说的钙盐为氯化钙、硝酸钙、氟化钙、溴化钙及乙酸钙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77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晶合金局部抛光工艺
- 下一篇:浮区法生长晶体的设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