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含骨鱼肉片的检测器移动型检测设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9824.1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9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钟建;张凤枰;王锡昌;刘耀敏;李德招;易刚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威尔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刘朵朵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送带 鱼肉 检测器 传送装置 检测设备 移动型 含骨 食品安全检测 衔接 快速检测 人工操作 人工费用 设备结构 同步移动 循环移动 检出 停顿 自动化 覆盖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含骨鱼肉片的检测器移动型检测设备,包括传送装置和X射线检测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X射线发射器和至少三个X射线接收板;所述至少一个X射线发射器固定在传送带上方,所述至少三个X射线接收板在传送带下方循环移动,所述至少三个X射线接收板前后依次衔接进入X射线照射区域,与前后依次衔接进入X射线照射区域的传送带,依次对应覆盖并同步移动。本发明该设备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X射线成像不需停顿,减少人工操作工序,降低人工费用,保证检出效率,满足鱼肉片加工业的实时快速检测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含骨鱼肉片的检测器移动型检测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品加工离不开加工和检测设备,鱼刺探测已经成为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和热点,如鱼肉片加工过程中鱼骨去除后的探测确证。目前水产品加工主要靠工人用眼睛观察鱼肉片、用手指触摸鱼肉片来检测鱼肉片中是否残留有鱼刺,该方法可能带来潜在的人为二次污染,且由于人工状态的不稳定而导致的鱼肉片中鱼骨检出不彻底,及由此导致的食品安全(物理性危害)隐患;另外人工成本较高,因而有必要开发新型的检测设备。
现有用于含骨鱼肉片的X射线检测装置,主要由X射线发射器、X射线接收板、显示器、传送带等组成,在检测过程中,当鱼肉片达到X射线照射区域检测时,传送鱼肉片的传送带需要停顿,传送带的停顿时间与X射线检测装置的检测时间相同,便于鱼肉片的清晰成像。该X射线检测装置虽能获得鱼肉片的高质量图像,但是耗费时间相对较长,当用于数量较大的水产品加工时,将延长加工工时,降低水产品鲜活度,增加成本,因此,为满足水产品加工的快速检测要求,还需要对现有水产品检测装置作进一步的研究或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含骨鱼肉片的检测器移动型检测设备,解决了X射线照射成像需停顿的技术问题,加快检测速度,缩短加工工时,节约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含骨鱼肉片的检测器移动型检测设备,包括传送装置和X射线检测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X射线发射器和至少三个X射线接收板;
所述至少一个X射线发射器固定在传送带上方,且所述至少一个X射线发射器各自在传送带上形成的X射线照射区域在传送带传送方向上前后依次衔接,所述至少一个X射线发射器各自在传送带上形成的X射线照射区域的宽度至少等于传送带的宽度;
所述至少三个X射线接收板位于传送带下方,并沿接收运动轨道循环移动,接收运动轨道所述至少三个X射线接收板各自的宽度至少等于传送带的宽度;
所述接收运动轨道为闭合轨道,包含至少一段直线型轨道,且有一段直线型轨道与传送带传送方向平行并距离传送带最近;
所述至少三个X射线接收板前后依次衔接进入X射线照射区域,并与前后依次衔接进入X射线照射区域的传送带依次对应覆盖且同步移动。
所述接收运动轨道为三角型、四边型、环形跑道型等多边形结构,优选为环形跑道型。
所述至少一个X射线发射器各自的底面固定连接有X射线准直器,所述至少一个X射线发射器发射的X光线经各自底面固定连接的X射线准直器投射到传送带上。
优选地,所述至少三个X射线接收板总是位于将接收运动轨道等分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X射线发射器各自在传送带上形成的X射线照射区域的宽度等于传送带的宽度。和/或所述至少三个X射线接收板各自的宽度等于传送带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威尔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洋大学;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威尔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98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