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石材玻化砖墙面铺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9620.8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5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心刚;盛冠斌;徐利明;韩春雷;沈明跃;王禹;柳丙康;张金霞;梅丽华;陈荣;黄荣芳;孔丹;周振;马光;杨天武;张卫东;葛孙翔;马介明;周达;王敏;赵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14 | 分类号: | E04F13/14;E04F13/24 |
代理公司: | 苏州瑞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9 | 代理人: | 罗磊 |
地址: | 215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材 砖墙 面铺装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石材玻化砖墙面铺装结构,其包括石材板,石材板固定铺装于墙面上,石材板和墙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垫层,第一垫层为砂砾层,第一垫层内设置有多个第一筋体,第一筋体的一端延伸至石材板的底部并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石材板的底部,第一筋体的另一端延伸至墙面并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墙面。本发明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玻化砖铺贴后的空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化砖铺装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仿石材玻化砖墙面铺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地砖的生产工艺较先进,很多地砖都能达到天然石材的效果,使得不少业主喜欢地砖粘贴墙面的铺装装饰效果。地砖粘贴墙面比传统墙砖粘贴墙面的装饰效果更加大气高档,但是地砖粘贴墙面有别于地面铺贴,因为地砖规格和重量比较大,所以粘贴牢固度最关键,也直接影响到后期墙砖安全与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国内建筑装饰工程中地砖粘贴墙面较多采用传统的墙砖粘贴施工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抹灰,中层处理、弹线分格、选面砖、浸砖、贴砖、勾缝、清理。传统铺贴瓷砖是用水泥砂浆直接铺贴,但这样容易空鼓脱落,为了能把砖贴牢固,又能减少空鼓脱落,后来用的是水泥砂浆基层与粘结剂连接层一起铺贴,渐渐又开始直接用粘结剂直接铺贴。
但是,在立面养护中因空间大而复杂,温度和湿度很难控制,很容易造成养护不到位,由此原因就更易造成空鼓脱落。同时水泥或粘结剂因硬化过程中会产生体积微收缩现象,若直接粘到墙面,在水泥或粘结剂硬化过程内应力作用下,就容易在最薄弱的粘结材料与砖的连接处产生空鼓,加上立面养护困难及砖的自身重力影响双重原因,直接导致空鼓脱落。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石材玻化砖墙面铺装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玻化砖铺贴后的空鼓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石材玻化砖墙面铺装结构,其包括石材板,石材板固定铺装于墙面上,石材板和墙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垫层,第一垫层为砂砾层,第一垫层内设置有多个第一筋体,第一筋体的一端延伸至石材板的底部并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石材板的底部,第一筋体的另一端延伸至墙面并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墙面。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连接部为圆形的筋体。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连接部为圆形的筋体。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筋体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筋体。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筋体为三角形的筋体。
进一步地,上述石材板和第一垫层之间设置有第二垫层,第二垫层为砂砾层。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之间设置有第三垫层,第三垫层为砂砾层。
进一步地,上述第三垫层内设置有横向延伸的第三筋体,第三筋体连接于第一筋体上,第三筋体具有对称设置的两筋体单元,筋体单元为V形的筋体。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仿石材玻化砖墙面铺装结构,其包括石材板,石材板固定铺装于墙面上,石材板和墙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垫层,第一垫层为砂砾层,第一垫层内设置有多个第一筋体,第一筋体的一端延伸至石材板的底部并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石材板的底部,第一筋体的另一端延伸至墙面并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墙面;其中,上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圆形的筋体;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利用设置的第一筋体的结构,可以形成石材下的更为稳固的支撑结构,并且两端圆形的筋体可以形成针对石材的防变形效果,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玻化砖铺贴后的空鼓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仿石材玻化砖墙面铺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96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