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摔手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4861.3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3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周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顺峰 |
主分类号: | H04M1/18 | 分类号: | H04M1/18;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5100 湖南省永州***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气囊 智能循环系统 微型储气装置 气体循环管 控制系统 手机本体 防摔 跌落 手机本体周边 智能 边角处 联通 受力 碎屏 受损 体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摔手机,包括手机本体,手机本体安装有智能跌落控制系统和气囊智能循环系统,气囊智能循环系统由智能跌落控制系统控制,气囊智能循环系统包括气囊、气体循环管和微型储气装置依次联通,气体循环管和微型储气装置安装在手机本体内,气囊安装在手机本体周边或边角处;能较好的保护手机,较大程度减少手机碰击受力,避免手机碎屏、以及其它部件受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尤其涉及一种防摔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移动通讯设备不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手机作为移动通讯设备的主要产品,用于通讯和网络社交,几乎是人们生活中的标配品。手机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多次的更新换代,信号使用方式依次经历模拟、GSM、2.5G、3G和4G,手机功能由原来的单纯通话,发展到现在的涵盖娱乐、社交、理财等多方面功能,手机体型由大变小,再变大,已发生质的变化。原手机在体型外观方面,由于手电路元件的体积限制、以及布局限制,体型比较笨重,但屏幕非常小,均为胶质绿屏;现在的手机多为智能手机,厚度较小、屏幕较宽、并采用硬度较高的玻璃屏;现有宽屏手机大多具有高分辨率,便于携带的特点;然而,现有的宽屏手机也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容易在摔落或挤压中导致碎屏或坏屏;碎屏或坏屏是现代多数手机最致命的伤害。
针对现有手机的易碎屏或坏屏问题,大多使用者会在手机外层套上手机保护壳,但是通过外套手机壳的方式保护手机,会使手机厚度变大,且不利于散热,此外,手机壳的保护主要是针对轻微的磕碰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当手机摔落高度较大时,手机壳较难保护到屏幕,屏幕同样容易出现碎屏或坏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防摔效果的防摔手机,防止手机在手机跌落过程中造成手机碎屏或其他损伤。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摔手机,包括手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手机本体安装有智能跌落控制系统和气囊智能循环系统,气囊智能循环系统由智能跌落控制系统控制,气囊智能循环系统包括气囊、气体循环管和微型储气装置依次联通,气体循环管和微型储气装置安装在手机本体内,气囊安装在手机本体周边或边角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说明,由于手机的跌落碰撞点主要为手机的四个边角,所述气囊安装在手机本体四个边角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说明,为了便于气囊的拆卸和更换,同时对非工作状态的气囊进行保护,所述气囊通过可分离手机壳安装在手机本体的四个边角上,气囊存储在可分离手机壳内侧,可分离手机壳中部设置有用于弹出气囊的气囊弹出口,可分离手机壳两边设置有用于固定在手机本体上的连接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说明,为了保障可分离手机壳与手机本体的连接稳定性,所述连接结构为固定螺丝。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说明,为了便于可分离手机壳与手机本体的分离拆卸,以及避免使用螺孔所存在的易积垢缺陷,所述可分离手机壳两边的连接结构为连接卡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说明,所述气体循环管分布在手机本体周边内部,气体循环管稳定安装在手机壳体内,或气体循环管与手机壳体为一体化设计。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说明,为了确保气囊充气动作反应的同步性,所述气囊智能循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微型储气装置,其微型储气装置和气囊共同联通气体循环管。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说明,为了防止气体循环管的出现堵塞,所述气体循环管环形首尾联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说明,为了使每个气囊充气动作反应具有独立性,所述气囊智能循环系统包括四个微型储气装置,四个微型储气装置分别通过四个气体循环管联通四个边角处的气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说明,所述智能跌落控制系统包括重力传感器和气囊循环控制器,当重力传感器的感应受力为设定值时,气囊循环控制器启动其控制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顺峰,未经周顺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48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