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制冷结构的LED发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1492.2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6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祁月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吉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K9/232 | 分类号: | F21K9/232;F21V23/06;F21V29/503;F21V29/54;F21V29/7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仲崇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制冷 结构 led 发光 装置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具有制冷结构的LED发光装置,包括密封的透光壳体、设置于透光壳体内的LED发光元件、以及与LED发光元件连接的电力传输件,壳体内充斥有惰性的保护气体,透光壳体与电力传输件临近的一端还设置有与电力传输件连接的半导体制冷元件,半导体制冷元件包括致冷端和致热端,致冷端的至少部分收容于透光壳体内,致热端位于透光壳体外。由于半导体制冷元件的制冷效果极快,非常适合LED发光装置这种升温迅速的应用场景,并且,相对于传统的热交换方式,半导体制冷元件相当于给LED透光壳体内主动提供了额外的冷量,从而优化对LED发光元件的降温效果,提高其工作寿命,并且使得更高功率LED发光装置的生产应用变得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LED发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制冷结构的LED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白炽灯耗能高、寿命短,在全球资源紧缺的今天,已渐渐被各国政府禁止生产,随之替代产品是电子节能灯,电子节能灯虽然提高了节能效果,但由于使用了诸多污染环境的重金属元素,又有悖于环境保护的大趋势。随着LED技术的高速发展LED照明逐渐成为新型绿色照明的不二之选。LED在发光原理、节能、环保的层面上都远远优于传统照明产品。
作为LED照明的重要产品之一,LED灯泡真正实现了360°全角度发光,具有效率高、无散热片、重量轻、外形与传统的白炽灯灯泡相似而受到市场的欢迎。然而目前LED灯泡最大的难题是散热问题,这也是目前导致LED灯泡无法制作较高功率的原因。现有技术中,LED灯泡的灯丝主要是通过支架传导和灯丝与散热保护气体热交换的方式进行散热,散热效率低,散热效果差,影响LED灯丝的工作寿命,因此,如何提高LED灯丝的散热能力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制冷结构的LED发光装置,其可以在对LED壳体内部的保护气体进行主动式的制冷降温,从而冷却LED发光元件,提高LED发光元件的工作寿命,该具有制冷结构的LED发光装置包括:
密封的透光壳体、设置于所述透光壳体内的LED发光元件、以及与所述LED发光元件连接的电力传输件,所述壳体内充斥有惰性的保护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壳体与所述电力传输件临近的一端还设置有与所述电力传输件连接的半导体制冷元件,所述半导体制冷元件包括致冷端和致热端,所述致冷端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透光壳体内,所述致热端位于所述透光壳体外。
一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制冷元件的致冷端与所述透光壳体的形状相匹配。
一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制冷元件的致冷端连接有第一热交换机构,所述第一热交换机构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半导体制冷元件的致冷端的表面积。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机构包括若干个换热鳍。
一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制冷元件的致热端连接有第二热交换机构,所述第二热交换机构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半导体制冷元件的致热端的表面积。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热交换机构包括若干个套合在所述半导体制冷元件致热端的换热鳍。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热交换机构的表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机构的表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透光壳体与电力传输件临近的一端设置有与电力传输件连接的半导体制冷元件,半导体制冷元件包括致冷端和致热端,将其致冷端的至少部分设置为收容于透光壳体内,致热端设置为位于透光壳体外,电力传输件在给LED发光元件供电时也会给半导体制冷元件提供工作电流,由于半导体制冷元件的制冷效果极快,非常适合LED发光装置这种升温迅速的应用场景,并且,相对于传统的热交换方式,半导体制冷元件相当于给LED透光壳体内主动提供了额外的冷量,从而优化对LED发光元件的降温效果,提高其工作寿命,并且使得更高功率LED发光装置的生产应用变得可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吉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吉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14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