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昆虫红外行为生测仪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21232.7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2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琪;牛豪杰;严善春;薛羿;徐智文;王月月;王瑶;董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昆虫 外行 为生 测试 方法 | ||
昆虫红外行为生测仪及测试方法。目前昆虫通过自身的视觉和嗅觉等机制对寄主进行选择,为了观察和测量昆虫的这种嗅觉定向和行为反应,设计制作了各种类型的嗅觉仪和风洞,然而在视觉研究和广度上十分有限。本发明方法包括:行为选择仪(1),所述的行为选择仪内部具有方形空间,所述的行为选择仪内部底平面放置有一组支架(10),所述的支架上部具有弧形,所述的弧形放置有T型管(9),所述的行为选择仪上端面具有凹台,所述的凹台放置有玻璃盖(2),所述的玻璃盖上表面粘接有把手(3),所述的行为选择仪外部装有反应源装置(13)。本发明用于昆虫红外行为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对红外辐射反应测试方法领域,涉及一种昆虫红外行为生测仪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昆虫通过自身的视觉和嗅觉等机制对寄主进行选择,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观察和测量昆虫的这种嗅觉定向和行为反应,设计制作了各种类型的嗅觉仪和风洞,常用的有Y形嗅觉仪、四臂嗅觉仪、单嗅觉仪和触角电位仪,然而在视觉研究和广度上十分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昆虫红外行为生测仪及测试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昆虫红外行为生测仪,其组成包括:行为选择仪,所述的行为选择仪内部具有方形空间,所述的行为选择仪内部底平面放置有一组支架,所述的支架上部具有弧形,所述的弧形放置有T型管,所述的行为选择仪上端面具有凹台,所述的凹台放置有玻璃盖,所述的玻璃盖上表面粘接有把手,所述的行为选择仪外部装有反应源装置。
所述的昆虫红外行为生测仪,所述的行为选择仪包括:外箱体,所述的外箱体具有方形空间,所述的外箱体左右两侧壁分别具有圆孔,所述的外箱体内部底平面粘接有一组加强筋板,所述的加强筋板上部放置有内箱体,所述的内箱体具有方形空间,所述的内箱体上端面具有凹台,所述的内箱体左右两侧壁分别具有圆孔,所述的内、外箱体圆孔具有同心结构,所述的内、外箱体圆孔分别粘接有通管,所述的通管外端外圆表面装有反应源装置,所述的内、外箱体上端面具有开放结构,所述的内、外箱体之间填充有冰水混合物。
所述的昆虫红外行为生测仪,所述的反应源装置包括:一组镜架,所述的镜架分别与所述的通管外端外圆表面通过紧固螺栓连接紧固,所述的镜架具有转轴,所述的镜架镶嵌有单面镜,所述的左侧镜架外部放置有烧杯B,所述的烧杯B内部装有热水,所述的右侧镜架外部放置有烧杯A,所述的烧杯A内部装有常温水。
一种所述的昆虫红外行为生测仪的测试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首先采集带有冷杉梢斑螟幼虫的被害红松球果,仿造球果自然落地时的状况,将球果置于有60目养虫网笼罩的20 cm土层上,保持室内温度与外界基本一致,湿度控制在30±5%,直至冷杉梢斑螟成虫羽化后,以5%蜂蜜水补充营养,控制其测试备用;
其次昆虫红外行为生测仪由行为选择仪和反应源两部分组成,行为选择仪通过内、外箱体嵌套而成,内箱体为50.5×26.7×33cm,外箱体为61×33×41 cm,内、外箱体之间由0℃冰水混合物填充,行为选择仪左右两端面具有通管,行为选择仪上部放置有玻璃盖,行为选择仪内部中间横架一倒T型管,管子内径为7cm,管子由一组支架托起,使T形管的两端口与行为选择仪左右两端通管对应,T型管为昆虫活动区域,T型管的两臂为选择区域,左端为处理臂,右端为对照臂,准备一备用T型管,以便试验时更换;行为选择仪两端装有13×13 cm单面镜,左端距单面镜100cm处放置的热水为强红外源,右端距单面镜100cm处放置的常温水为弱红外源,在红外源处利用水平激光调节单面镜角度,使水平激光与红外光同时反射进T管,以确定T管内的测试昆虫能够接受到镜子折射后的红外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12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