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微合金钢连铸过程可浇性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85140.8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29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朱正海;韩震超;陈良;黄鑫鑫;王建军;常立忠;周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1/11 | 分类号: | B22D11/11;B22D11/114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胡锋锋;刘佳伟 |
地址: | 2430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合金钢 过程 可浇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微合金钢连铸过程可浇性的装置,涉及微合金钢连铸生产领域。本发明包括浇注机构和电极夹持机构;浇注机构包括钢包和中间包,钢包置于中间包上方,钢包内部通过长水口与中间包内部连通;电极夹持机构包括:圆柱状的脉冲电极,当微合金钢铸坯采用连铸工艺浇注时,脉冲电极置于中间包内的微合金钢水中并对微合金钢水施加脉冲电流;夹持件,夹持件用于夹持脉冲电极;通电件,通电件的一端与夹持件连接,通电件与脉冲电源连接;加长杆,加长杆的一端通过绝缘块与通电件的另一端连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钛微合金钢连铸过程中浸入式水口极易发生堵塞的不足,提供的装置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合金钢连铸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改善微合金钢连铸过程可浇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采用连铸工艺浇注的过程中,由于钢水中的高熔点夹杂物容易粘附在结晶器浸入式水口内壁上,使其发生堵塞,所以造成一个中间包次的连浇炉数较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组织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浇铸断面较小的连铸坯时,由于结晶器浸入式水口内径较小,堵塞现象更严重。
为了提高连铸浇注时钢水的可浇性,现有技术中已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其中,针对如何提高低碳钢的可浇性,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例如专利公开号:CN102268513A,公开日:2011年12月07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改善中低碳钢钢水可浇性的方法,该申请案提供了一种改善中低碳钢钢水可浇性的方法,其包括:将铁水中的硫含量控制为不大于0.015%;对铁水进行初炼以形成钢水,然后将钢水出钢到钢包中;在按重量百分比计出钢20%~30%的过程中,根据初炼终点时钢水中的氧含量加入适量的基本不含铝或不含铝的脱氧剂;在按重量百分比计出钢31%~50%的过程中,根据钢水中的氧含量加入3.0~5.0Kg/吨钢的活性石灰和加入量为活性石灰的20%的萤石;第一次吹氩精炼;钢包炉精炼并进行第二次吹氩精炼;采用连铸工艺进行浇铸。该申请案不需要进行钙处理,就使得钢水可浇性得到有效改善,水口堵塞现象得以缓解,低铝含量中低碳铝连铸过程中的中间包连浇炉数不小于8炉,达到了经济生产的目的。
针对如何提高低碳钢的可浇性,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例如专利公开号:CN 103451349A,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防止超低碳铝脱氧钢水浇铸过程水口堵塞的控制方法,该申请案采用铁水脱硫处理-转炉冶炼-转炉出钢-RH真空处理-双流板坯连铸浇铸的工艺路径冶炼超低碳钢,提高超低碳铝脱氧钢水的可浇性,合理控制转炉吹炼终点钢水氧含量、终点碳含量和温度,为RH真空脱碳提供有利条件;连铸保护浇铸,采用长水口、浸入式水口吹氩密封保护,防止钢水二次氧化;使用碱性覆盖剂,防止钢水二次氧化,更好的吸附钢水中的夹杂物;提高了超低碳铝脱氧钢水的可浇性,实现了整浇次多炉连浇过程中浸入式水口不堵塞,不用更换浸入式水口,从而避免因更换浸入式水口而影响铸坯质量。
微合金元素的碳氮化物有利于提高钢材强度和韧性,所形成的微合金化技术现在正被应用于广泛的领域,尤其是高品质钢,如重轨钢、工具钢等。随着微合金钢产量的大幅升高,以及对钢铁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在实际生产中不断暴露出新的质量问题,在低合金高强钢中加入微量Ti,可以细化铸坯凝固组织,提高钢的强度,改善钢的冷成形性能和焊接性能。Ti相对于Nb和V,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现有技术中对于钛微合金钢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是,现有钛微合金钢连铸过程中发现,其浇注时水口往往容易发生堵塞,钢水的可浇性较差。
综上所述,如何改善现有钛微合金钢连铸过程的可浇性,是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钛微合金钢连铸过程中浸入式水口极易发生堵塞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改善微合金钢连铸过程可浇性的装置,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51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金零件铸造工作台
- 下一篇:一种铜合金真空连续熔炼铸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