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反应器合成亚硝酸甲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1225.0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3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尧超群;陈光文;阎立军;焦凤军;刘宏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克拉玛依浩源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03/00 | 分类号: | C07C203/00;C07C201/04;B01J1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器 合成 亚硝酸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反应器合成亚硝酸甲酯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a)NO和O2首先在列管式反应器中预反应,生成含氮氧化合物的混合气体(b)混合气体和甲醇在微通道式反应器(单通道或多通道)内进行硝化反应,生成亚硝酸甲酯。微反应通道的水力直径位于100~3000微米范围,微反应器内气相空速为2000~50000h‑1,气相中N2含量40~70%,NO和O2体积比4~7,甲醇和进料NO摩尔比1~2,反应完产物亚硝酸甲酯基于O2的收率大于70%。该反应工艺物料停留时间短,副反应得到有效抑制,减少了HNO3等的生成,设备不易腐蚀。同时,利用微通道反应器高效传质传热的特点,工艺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硝酸甲酯的合成方法,具体为利用微型反应器连续合成亚硝酸甲酯。
背景技术
乙二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塑料和橡胶等,也广泛应用于溶剂、润滑剂、增塑剂和防冻剂等方面。我国乙二醇供应存在较大缺口,进口依存度高达70%,且主要来源于中东和北美。鉴于聚酯工业的强劲需求,预计未来我国乙二醇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
乙二醇工艺路线主要分为石油路线和煤基路线。近年来,煤基路线发展迅速,且经济性也逐渐提高。例如,新疆生产的煤制乙二醇的生产成本在2500-3000元/吨,无论从绝对利润率还是与其他供给国家的相对成本比较,都有一定的竞争力。
煤基乙二醇路线主要通过CO气相催化偶联法制草酸甲酯然后加氢合成乙二醇。其中偶联反应生成的NO与产品分离后,与氧气和甲醇反应再次生成亚硝酸甲酯并返回偶联过程循环使用,即亚硝酸甲酯再生反应:
4NO+O2+4CH3OH→4CH3ONO+2H2O (1)
此反应为气液两相硝化反应,反应速度快和放热量大。目前工业上多使用填料鼓泡床进行反应,气液接触面积低(200~2000m-1),传质能力较低。因而反应器设备体积往往较大以增加反应时间,反应器的运行效率较低。另外,塔式反应器中物料停留时间长(Li等Ind.Eng.Chem.Res,2013,52:2814-2823),易生成较大量的硝酸(2%~4%甚至更高,CN201310416056),对设备产生严重的腐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反应器合成亚硝酸甲酯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反应器合成亚硝酸甲酯的方法包含预反应和微反应两个步骤,预反应步骤生成含氮氧化合物的混合气体,微反应步骤合成亚硝酸甲酯。
所述预反应步骤采用管式反应器,使包含NO、O2、N2的混合气体在该管式反应器中反应生成含N2、N2O3和NO2的混合气,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气体停留时间在1~15min;或,反应在80~120℃反应,停留时间1~2秒;管式反应器入口气体中NO与O2摩尔比为4~7,优选4~5,N2体积含量为40~70%,优选50-55%。
所述微反应在单通道微反应器或多通道微反应器中进行,使甲醇与含氮氧化合物的混合气体反应生成亚硝酸甲酯;微反应器内甲醇与原料NO摩尔比为1~2,优选为1.2~1.5;压力范围为0.1~0.5MPa,优选为0.1~0.3MPa。
所述微反应器,微反应通道中的单通道和/或多通道的水力直径为100~3000微米,长度10~100厘米,微反应器空速为2000~50000h-1,反应温度为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克拉玛依浩源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克拉玛依浩源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12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