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遥感卫星影像的高自动化土地利用更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68246.7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3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乔志远;傅俏燕;隋正伟;高青山;冯鹏;崔林;吕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T7/11 | 分类号: | G06T7/11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晓飞 |
地址: | 10009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遥感 卫星 影像 自动化 土地利用 更新 方法 | ||
一种基于遥感卫星影像的高自动化土地利用更新方法,步骤为:1)针对已经过正射校正、图像配准、云影检测预处理的影像数据进行变化检测,提取前后时相土地利用变化专题产品;2)获得高度同质性的影像分割区域,并利用矢量化技术生成影像对象图斑,并以此作为处理单位;3)计算对象图斑的各类图谱特征;4)采集训练样本用于土地利用分类器训练;5)在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基础上识别各种土地利用地类,实现土地利用地物信息的提取;6)结合变化检测产品、基期土地利用专题图及土地利用分类专题图,通过叠置分析更新基期土地利用专题图中变化图斑的专题信息,获得现势的土地利用更新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遥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遥感卫星影像的高自动化土地利用更新方法。
背景技术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基础,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对掌握土地现状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人工地面调查的方式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费时费力,同时在地物空间地理边界划分上也缺乏精确度。因此,需要从遥感影像数据中自动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形成土地利用更新产品等成果,支撑土地规划和政府决策。
资源三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搭载分辨率为2.1米的全色相机和5.8米的多光谱相机,拍摄幅宽达52公里,回归周期59天,能够满足1比5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制作要求,在国土测绘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遥感卫星影像的高自动化土地利用更新方法,从多期遥感影像数据中自动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及变化范围,并结合已有的空间信息产品专题图作为背景知识,实现土地利用更新产品的全自动快速生产。
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遥感卫星影像的高自动化土地利用更新方法,步骤如下:
1)变化检测:针对已经过正射校正、图像配准、云影检测预处理的影像数据进行变化检测,提取前后时相土地利用变化专题产品;
2)影像分割:针对当前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割,获得高度同质性的影像分割区域,并利用矢量化技术生成影像对象图斑,并以此作为处理单位;
3)特征计算:以分割对象为处理单元,计算对象图斑的各类图谱特征;
4)样本采集:利用收集整合的参考数据,采集训练样本用于土地利用分类器训练;
5)土地利用分层分类:以正射遥感影像为基础,借助采集的训练样本和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方法,在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基础上识别各种土地利用地类,实现土地利用地物信息的提取;
6)变化更新:结合变化检测产品、基期土地利用专题图及土地利用分类专题图,通过叠置分析更新基期土地利用专题图中变化图斑的专题信息,获得现势的土地利用更新产品。
所述步骤1)变化检测采用图像代数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植被指数法中的一种方法进行检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流程化地完成变化检测、影像分割、特征提取、样本采集、监督分类及变化更新等步骤,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及先验知识控制下的样本采集、土地利用分层分类、变化自动更新等。通过多期国产卫星数据的变化检测技术,自动提取前后期影像变化区域,在此基础上将已有的空间信息产品专题图和典型地物波谱库作为重要的重要先验知识,对土地利用变化局部进行分类更新,实现人工解译知识支持下的土地利用产品的批量、全自动高效更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下面就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介绍。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未经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82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