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煤栈桥与转运站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60552.6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9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友强;谢丽萍;胡荣远;赵福强;陈世玺;王腾;张爱中;冯云霞;罗春霞;李鸿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3/04 | 分类号: | B65G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江崇玉 |
地址: | 10009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栈桥 转运站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煤栈桥与转运站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输煤栈桥的柱脚的下表面上的第一支撑体,设置于所述转运站的钢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下方的第二支撑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相抵接的滚动部件;其中,在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与所述滚动部件发生滚动摩擦时,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发生相对移动。在发生地震时,滚动部件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发生滚动摩擦,导致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发生相对移动,使得与第一支撑体连接的输煤栈桥以及与第二支撑体连接的转运站的钢梁发生各自独立的形变,减小输煤栈桥与转运站之间的相互牵制,从而减小地震对输煤栈桥和转运站造成的损坏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煤栈桥与转运站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输煤系统是火力发电厂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储煤场、转运站、以连接储煤场和转运站的输煤栈桥。输煤栈桥与转运站通常为间隔设置,将煤从第一个输煤栈桥输送至第一个转运站,第一个转运站将煤转运至第二个输煤栈桥,这样顺次地将储煤场储存的煤运送到锅炉内燃烧。
在建造输煤系统时,通常将输煤栈桥的一端附近的柱脚固定连接在转运站的钢梁上,将钢梁就作为柱脚的一部分,也起到支撑输煤栈桥的作用,以节省输煤栈桥的钢材用量,同时节省输煤系统的工程造价。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在发生地震时,前述的输煤栈桥与转运站的连接结构牵制了输煤栈桥与转运站发生各自变形,导致输煤栈桥与转运站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损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在发生地震时能够降低安全隐患的输煤栈桥与转运站的连接结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发生地震时能够降低安全隐患的输煤栈桥与转运站的连接结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输煤栈桥与转运站的连接结构,包括:
设置于所述输煤栈桥的柱脚的下表面上的第一支撑体,
设置于所述转运站的钢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下方的第二支撑体,以及
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相抵接的滚动部件;
其中,在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与所述滚动部件发生滚动摩擦时,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发生相对移动。
优选地,所述滚动部件为一个或两个以上,每个所述滚动部件包括3个以上的球状体。
更优选地,所述3个以上的球状体的球心位于一个平面上,并且不位于一条直线上。
更优选地,所述3个以上的球状体的球心位于一个平面上,并且呈阵列排布。
优选地,所述滚动部件包括:具有3个以上的通孔的环状板,以及
设置于所述通孔内的第一滚珠;
所述第一滚珠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相接触。
更优选地,所述3个以上的通孔的中心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不位于一条直线上。
更优选地,所述环状板包括:
第一环状板,以及
第二环状板;
所述第一环状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环状板的上表面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滚动部件包括:
外圈,
内圈,以及
多个第二滚珠;
所述多个第二滚珠设置于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并且所述多个第二滚珠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05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