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天然安全材料的文物外形3D打印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8427.1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1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侯毅;李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毅;李贺 |
主分类号: | B29C64/118 | 分类号: | B29C64/118;B33Y10/00;B33Y7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5 | 代理人: | 周晓玲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天然 安全 材料 文物 外形 打印 修复 方法 | ||
1.一种用于文物外形修复的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15%-50%质量分数的树脂基质,35%~85%质量分数且20%~70%体积分数的无机填料,5-10%质量分数的阻聚剂,余量为稀释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物外形修复的材料,其特征在于:还使用可见光固化引发体系,在聚合的最初10分钟内固化程度占总固化程度的70%,在停止光照后仍可持续固化达24小时,并发生进一步的固化;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固化程度在60%以上。
3.一种运用上述材料的文物外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三维扫描:采用结构光扫描仪将图像投影至需要修复的文物上,判断其表面形状,从而获得高精度STL模型;
模型处理:文物残片扫描后,导入数字模型软件,进行文物的模型修正、文物复原建模、打印模型输出;
模型3D打印:残片部分模型经过位置调整和分层处理后即可打印;
残片与模型粘接:为打印出的文物模型进行表面处理,与残片进行拼装测试,并用天然膘胶进行粘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文物外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结构光扫描步骤如下:
1.扫描:对物体表面的一次测量,从物体可见表面上获取的密集的三维点的坐标;
2.拼接:将不同角度获取的点云数据综合到一个统一的坐标系下;
3.融合:将分散的多片点云组合成一片,一般在拼接结束后进行该操作;
4.简化:对模型数据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抽稀,减少数据量;
5.纹理映射:将图像纹理与几何模型进行配准,即将影像(纹理)贴在几何模型表面;
6.构网建模:建立点云中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构成连接网;
7.标定:计算设备参数的过程;
8.法向:也称为法线方向,是表面(曲面或平面)上某点处,垂直该表面的方向,其中垂直表面的矢量称为法线,法向也就是法线的方向,通常法线方向朝向物体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文物外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处理包括原始模型修正、器型复原建模,打印模型输出三个主要步骤,将扫描后的三维模型导入到ZBrush软件进行处理,对文物的外形构造、色彩等进行分析后,借助三维重构技术在软件中重新编辑再转换成STL文件,进行三维离散化并送到成型机生成实物;或将测量数据直接转换成STL文件为快速原型制造设备所用;打印模型即为破损残片的修复模型,该模型可以直接输出给3D打印机进行模型打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文物外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之前需要经过预处理,包括模型摆放位置调整和分层处理。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文物外形修复粘接用的天然膘胶,其特征在于制备包括:
1.季节和选料;
2.泡发,即将选好的鱼鳔放在清水里泡,待发软后用剪子剪成小块,继续泡24小时;
3.锅蒸,即待等鳔体变成烂软、通体发白时,从水里捞出,攒干水份放在盘子里,放到高压锅(或一般蒸笼)里蒸三十至四十分钟;
4.砸胶,即将胶取出,立即放入蒜臼中长时间地捣;
熬制,即将打好的胶取出,放在纱布上包好将其放在开水中,反复挤压,直至胶液全部渗透到碗中;剩下的鳔渣可晾干下次再用;
6.晾晒,直至水分全部挥发,胶体干而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毅;李贺,未经侯毅;李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84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