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水管状金属次磷酸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50072.1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3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陈浩;杨雯杰;王黎丽;鲁红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B25/165 | 分类号: | C01B25/165;C08K7/00 |
代理公司: | 34165 合肥辉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汪守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水 管状 金属 磷酸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无水管状金属次磷酸盐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卤阻燃剂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其分子式为M(H2PO2)n,其中M为Na、K、Ca、Mg、Al、Zn、Mn、Fe、La或Ce中的任意一种,n为1、2或3。首先将金属氯化物、次磷酸和表面活性剂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升温反应,最后将所得产物经过滤、洗涤即可。本发明的无水管状金属次磷酸盐热稳定性好,且不含水,在改性高分子材料的加工过程中,不会引起高分子材料的降解。具有管状结构,不仅能够提高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性能,而且能改善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制备方法简单,适用于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水管状金属次磷酸盐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卤阻燃剂及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纤维、薄膜、胶粘剂和涂料等。其中,被称为现代高分子三大合成材料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与人民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
然而,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都是可燃的,而且高分子材料在受热或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毒气体,使得其在应用领域受到较大限制。目前用于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剂主要为含卤体系,虽然含卤阻燃剂的阻燃效率很高,但由于其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有的含卤阻燃剂燃烧时还会产生致癌物质,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无卤阻燃剂的研发和应用已是国内外阻燃领域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很多专利如CN103992512A、CN107254106A、CN107189382A等,都报道了金属次磷酸盐在高分子材料中具有优异的阻燃效果。然而,目前制备方法制备出的金属次磷酸盐均是在水相中进行反应的,制备的金属次磷酸盐含有结晶水,在高分子材料加工改性过程中容易造成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此外,已报道的金属次磷酸盐大多没有规则、均一的形貌,大量添加对于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现有金属次磷酸盐存在的含有结晶水、无规则均一形貌等缺陷,提供一种无水管状金属次磷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水管状金属次磷酸盐,其分子式为M(H2PO2)n,其中M为Na、K、Ca、Mg、Al、Zn、Mn、Fe、La或Ce中的任意一种,n为1、2或3。
无水管状金属次磷酸盐的制备方法,反应原料由金属氯化物、次磷酸、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组成,金属氯化物和次磷酸的摩尔比为1:1~3,表面活性剂和金属氯化物的摩尔比为0.01~1:1,反应温度为140~200℃,反应时间为8~48小时。
作为本发明的无水管状金属次磷酸盐的制备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氯化物选自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锌、氯化锰、氯化铁、氯化镧或氯化铈。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醇、二氯甲烷、四氢呋喃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无水管状金属次磷酸盐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案,其具体反应步骤为:首先将金属氯化物、次磷酸和表面活性剂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升温反应,最后将所得产物经过滤、洗涤,得到的固体粉末即为无水管状金属次磷酸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无水管状金属次磷酸盐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无水管状金属次磷酸盐热稳定性好,且不含水,在改性高分子材料的加工过程中,不会引起高分子材料的降解。
2)、本发明的无水管状金属次磷酸盐具有管状结构,长度约为5-25微米,管径约为200-400纳米。不仅能够提高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性能,而且能改善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学院,未经合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00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