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终端设备信令的位置数据的路况分析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9168.X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1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峰;徐忠建;朱必亮;李俊;冯建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速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陆中丹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终端设备 路况分析 信令数据 信令 密度分析 位置数据 叠加 匹配 位置数据提取 道路覆盖 道路数据 轨迹信号 空间分析 实时获取 数据通道 系统接收 信令位置 信息数据 运营商 城市道路 缓冲 通讯 覆盖 分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设备信令的位置数据的路况分析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移动终端设备信令的位置数据提取:与移动终端设备通讯运营商建立数据通道,实时获取城市范围内移动终端设备轨迹信号;(2)信令数据与道路匹配:1)建立以城市道路为中心的覆盖范围;2)利用GIS缓冲分析技术,将移动终端设备信令位置的信息数据与道路覆盖范围进行坐标叠加;3)通过坐标叠加计算出每条道路分布的移动终端设备信令数量;(3)信令数据空间密度分析:将匹配后的移动终端设备信令数据和道路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空间密度分析,发送给路况分析系统;(4)路况分析系统接收到移动终端设备信令数据进行路况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设备信令的位置数据的路况分析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车辆保有量的增长,城市交通的实时监测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立稳定可靠的路况分析系统是交通管理部门实现城市道路管理的基础。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尤其是手机终端的普及,基于移动通信的位置服务成为一种新兴的广域动态交通探测方式,通过海量手机用户的位置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判断城市交通状况是“互联网+”在路网管理中的重要应用。
城市路况分析系统是以手机为感知探针,通过手机信令位置数据获取车辆在道路上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以手机信令数据在道路内的空间密度反映道路的拥堵现状。实时把路口全面、真实、多样化的信息传送至应用平台,对路口交通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同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道路车流进行控制,减少阻塞、保障安全,保证路口交通畅通,实现城市路口的智能管理。
目前国内路况数据监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以感应器为代表的路况分析系统,主要包括地磁、地感线圈、微波雷达等设备,其原理是当车辆经过路面时,感应器信号发生变化,通过信号发生变化的时间及感情器的检测范围来判断车速。但这种方式采集的数据受到采集范围的限制,一般不超过100米,不能真实的反应道路交通状况;
(2)以浮动车为代表的路况分析系统,主要是利用现在城市内运行的出租车、公交车安装的GPS跟踪设备采集的数据,但是由于一些出租车司机会有意识的避免城市道路拥堵路段,造成采集的数据不准确,无法真实的反应城市交通路况信息。
因此,现在有必要开发一种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的客户群数据量大、定位较精准等特点,建立交通路况分析系统,实现城市交通路况数据的精准感知,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全面、精准的路况数据,辅助交通管理更好的进行道路交通监测、管理以及后期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于移动终端设备信令的位置数据的路况分析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的数据量大、定位精准许的优点,建立交通路况分析系统,实现城市交通路况数据的精准感知的基于移动终端设备信令的位置数据的路况分析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基于移动终端设备信令的位置数据的路况分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移动终端设备信令的位置数据提取:与移动终端设备通讯运营商建立数据通道,实时获取城市范围内移动终端设备轨迹信号;
(2)信令数据与道路匹配:
1)建立以城市道路为中心的覆盖范围;
2)利用GIS缓冲分析技术,将移动终端设备信令位置的信息数据与道路覆盖范围进行坐标叠加;
3)通过坐标叠加计算出每条道路分布的移动终端设备信令数量;
(3)信令数据空间密度分析:将匹配后的移动终端设备信令数据和道路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空间密度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发送给路况分析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速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速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91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