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楼宇访客识别与通行管理的智能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2500.1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49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姚郁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G06K9/00;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张斯盾 |
地址: | 100034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访客识别 楼宇 通行 通行模式 智能系统 访问权限管理 视频模式识别 差异化管理 物联网服务 移动互联网 比对技术 访客权限 管理方面 管理设施 互联互通 面部特征 权限控制 用户智能 智能终端 物联网 访客 互动 手机 卡通 报警 业主 管理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楼宇访客识别与通行管理的智能系统及方法。该系统以物联网实现楼宇通行管理设施及用户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进而利用视频模式识别技术、面部特征比对技术作为基础功能性支撑,可以在访客识别与管理方面实现各种功能,包括:无卡通行,支持业主对访客预约登记,对通行范围和访客权限实施差异化管理,对特殊通行模式进行识别与权限控制,对异常通行模式实现判别和报警;支持对各类物联网服务设施的访问权限管理,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用户的手机等智能终端实现互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实现楼宇访客识别与通行管理的智能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人员和财物安全以及维护良好安静的环境,在住宅、写字楼等大型楼宇当中需要安装必要的通行管理设施,对人员、车辆和物资的出入予以控制。通行管理设施一般包括大楼一层门厅的出入口闸机、电梯刷卡器(刷卡器对停靠楼层予以限制,只允许电梯停靠与电梯卡对应的楼层),各层电梯间的出入门禁、每个房间或办公室的出入门禁、楼道走廊中必要的门禁(例如对通往重要部门的走廊设置隔离门)、只针对业主开放的服务区或服务设施(例如业主专用自助餐厅、健身房)的门禁、停车场出入口栏杆等。
这些通行管理设施对业主一般采用刷卡、指纹、刷脸(面部识别)、车牌号识别的方式,自动验证身份,验证通过给予放行。而对于非业主身份的访客来说,就要到前台或者保安处进行身份登记,然后由前台人员或者保安人员来人工操作通行管理设施予以放行,或者由前台人员和保安人员配发临时的通行卡。另外,如果搬运大件物品(比如电脑、箱子、手拉车等)出入,一般还要由前台或者保安处给予特别登记,发放进门条或出门条,并且指定乘坐货梯。
受到现有技术手段的制约,以上管理措施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是手续繁琐,降低效率;大型楼宇访客众多,前台或者保安处完全凭人工作业;必要的话,前台或者保安处还需要电话与被访业主联系核实,这就进一步延长了时间,给访客以及被访者都带来麻烦,也增加了前台或保安处的工作难度。有的访客接连几天来访或一天来访多次,如果每次都要登记,确实也很不方便。
二是可靠性低,前台或者保安处只能登记一下访客的姓名、电话、被访单位等,访客身份等信息真伪难辨,没有充分发挥通行管理应有的作用。
三是实施精细化、定制化、人性化管理的难度大。每个访客情况都不一样,对访客允许通行的区域范围和权限也应该区别对待。比如,有的访客只被允许乘坐电梯到某一层电梯间(比如快递员),有的访客允许进入到办公室,有的访客除了通行还需要用餐,因此要被允许访问餐厅;有的访客需要停车。现在前台或保安处一般都是给访客颁发统一权限的临时通行卡,很难满足每个访客不同的差异化权限和需求;如果前台或保安处对每张临时通行卡都单独去写入访问权限等,那么又会增加工作难度,消耗更多的时间。另外访客对于楼宇内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健身器、游乐器材等)的使用权限,现有技术手段也无法实施管理,如果任由访客使用会增大损耗概率,也难免影响业主的正常使用,但如果一概不允许访客使用则不够人性化。
第四,对于一些特殊的访客类型,比如需要频繁出入楼宇的快递员和邮政员工,现有技术只能按照一般访客来管理,不论是对访客本身来说还是对于前台或保安处的工作来说都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手续。另外,对于特殊或者异常的通行状态,比如拉车通行、搬运大件物品、翻越闸机、尾随通行等,现有技术中没有自动识别和管理的能力,还是要依赖保安或前台人员人工发现、询问和纠正。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25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多功能可视通讯装置
- 下一篇:执行委托方实验委托进行实验的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