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瞬时性故障信号实现线路绝缘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6999.5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1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毓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毓骏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31/08;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瞬时 故障 信号 实现 线路 绝缘 监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瞬时性故障信号实现线路绝缘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馈线终端设备(简称FTU),具有遥控、遥信,故障检测功能,并与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提供配电系统运行情况和各种参数即监测控制所需信息,包括开关状态、电能参数、相间故障、接地故障以及故障时的参数,并执行配电主站下发的命令,对配电设备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快速恢复供电等功能。
配电网具有结构复杂,负载比较分散的特点,输电线路发生故障的概率很高,尤其是小电流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当系统发生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很小,故障信号微弱,造成故障检测、选线、定位都很困难。线路发生小电流接地故障后,三相电压依然对称,所以系统可运行1~2h,甚至更长时间,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但是带故障不能长期运行,若运行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相间短路故障,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危害更加严重。由此可见,及时找到单相接地故障的位置,并及时处理,对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配电设备运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系统发生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很小,故障信号微弱,造成故障检测很困难,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瞬时性故障信号实现线路绝缘监测方法,解决当系统发生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很小,故障信号微弱,造成故障检测很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瞬时性故障信号实现线路绝缘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集母线出口处各条线路上各个检测点的暂态零序电流;
B、各配电终端检测配电网零序电压值,判断是否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若发生故障则进入步骤C,否则循环步骤A;
C、当有故障信号时,通过对两个故障行波采样点监测实现对故障行波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的监测,先监测到故障行波电流的采样点为故障电流的起始源头方向;通过对工频相位采样点监测得到相位数据;
D、启动馈线终端装置,检测线路绝缘性,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工作人员。
一种瞬时性故障信号实现线路绝缘监测方法,将采集到的母线出口处各条路线上各个检测点的暂态零序电流与门槛值Ist相比较,若在5个连续检测点的暂态零序电流中有3个及以上检测点的暂态零序电流幅值大于门槛值Ist,则馈线终端装置启动并记录故障信息;否则馈线终端装置不启动,继续对暂态零序电流进行采样。
一种瞬时性故障信号实现线路绝缘监测方法,所述步骤B中计算各条线路上各个检测点的暂态零序电流幅值If的方法是:
其中,If为暂态零序电流的幅值;i0为检测点i在T0内的暂态零序电流值。
一种瞬时性故障信号实现线路绝缘监测方法,步骤B中,根据故障信号通过两个故障行波采样点的先后及时间判断该采样点是否为故障及故障发生区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瞬时性故障信号实现线路绝缘监测方法,自动检测,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2、本发明一种瞬时性故障信号实现线路绝缘监测方法,只利用暂态零序电流信号,适用范围广,方法简单且易实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瞬时性故障信号实现线路绝缘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集母线出口处各条线路上各个检测点的暂态零序电流;
B、各配电终端检测配电网零序电压值,判断是否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若发生故障则进入步骤C,否则循环步骤A;
C、当有故障信号时,通过对两个故障行波采样点监测实现对故障行波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的监测,先监测到故障行波电流的采样点为故障电流的起始源头方向;通过对工频相位采样点监测得到相位数据;
D、启动馈线终端装置,检测线路绝缘性,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工作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毓骏,未经王毓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69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