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6349.0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3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伊东;张玉东;王家杰;苗勇;田存轩;袁清国;轩婧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06 | 分类号: | B01D3/06;C01B17/56;C07C7/00;C07C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闪蒸设备 气体出口 原料入口 环丁烯砜 回收装置 液体出口 丁二烯 粗品 闪蒸 二氧化硫 输出 回收率 连通 申请 串联 回收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包括:第一闪蒸设备,包括第一原料入口、第一液体出口以及第一气体出口,环丁烯砜粗品经过第一原料入口进入第一闪蒸设备,环丁烯砜粗品经过第一闪蒸设备闪蒸后得到的气体经第一气体出口输出;第二闪蒸设备,包括第二原料入口与第二气体出口,第二原料入口与第一液体出口连通,经过第二闪蒸设备闪蒸后得到的气体经过第二气体出口输出,第二闪蒸设备中的压力小于第一闪蒸设备中的压力。本申请中采用两个串联的闪蒸设备可以回收大部分的二氧化硫以及丁二烯,提高了环丁烯砜中的二氧化硫以及丁二烯的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化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环丁砜(Sulfolane)是一种非质子型、强极性以及水溶性的有机硫溶剂,其具有热稳定性好、溶解能力强、选择性高、对设备腐蚀性弱以及对人体毒性小等优点。
环丁砜的主要应用领域是芳烃抽提,也广泛应用于反应溶剂、气体净化与脂肪酸的分馏等方面,它还可以用于聚合物方面、化纤工业、产品回收以及其它特殊用途。
目前,国内外的环丁砜的合成工艺,均采用的是环丁烯砜加氢法,即1,3-丁二烯和二氧化硫在阻聚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生成环丁烯砜,然后将环丁烯砜催化加氢获得环丁砜。该工艺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包含四个步骤:合成步骤、脱硫步骤、加氢步骤以及精制步骤。其中,脱硫步骤的作用是脱除合成反应过程未反应的二氧化硫与丁二烯,降低二氧化硫的浓度,以利于加氢反应的顺利进行。
公开号为GB1123533、JP2012158543及CN102020632的专利文件中公开的脱硫步骤均是采用吹脱的方式进行环丁烯砜粗产品的脱硫,该方法难以有效对二氧化硫以及丁二烯进行回收,二氧化硫及丁二烯的回收率较低。
公开号为专利US3622598的文件中公开的脱硫步骤将环丁烯砜溶解于加氢溶剂中,进行真空脱硫,然后加入过氧化氢与氢氧化钠,氧化中和剩余的二氧化硫。该方法利用真空抽提的方式进行脱硫,但同样难以有效回收二氧化硫及丁二烯。且在该步骤为间歇过程。
公开号为CN104788422文件中公开的脱硫步骤采用的是环丁烯砜与氮气混合闪蒸,碱液中和二氧化硫。该方法为连续过程并包含二氧化硫的回收部分,但回收得到的二氧化硫与氮气混合,在此回收二氧化硫的过程相对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环丁烯砜中的二氧化硫的回收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回收装置,上述回收装置包括:第一闪蒸设备,包括第一原料入口、第一液体出口以及第一气体出口,环丁烯砜粗品经过上述第一原料入口进入第一闪蒸设备,上述环丁烯砜粗品经过第一闪蒸设备闪蒸后得到的气体经上述第一气体出口输出;第二闪蒸设备,包括第二原料入口与第二气体出口,上述第二原料入口与上述第一液体出口连通,经过上述第二闪蒸设备闪蒸后得到的气体经过上述第二气体出口输出,上述第二闪蒸设备中的压力小于上述第一闪蒸设备中的压力。
进一步地,上述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一加热器,包括第一加热入口与第一加热出口,上述第一加热入口与上述第一液体出口连通,上述第一加热出口与上述第一原料入口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一混合器,设置在上述第一加热出口与上述第一原料入口之间的管线上;第一输送泵,设置在上述第一加热入口与上述第一液体出口之间的管线上。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液体出口与上述第一原料入口之间的管线为第一管线,上述第一液体出口与上述第二原料入口之间的管线为第二管线,上述第一管线与上述第二管线具有第一公共管段,上述第一管线上除上述第一公共管段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上述第二管线上除上述第一公共管段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
进一步地,控制进入上述第一管线中的液体与进入上述第二管线中的液体的体积比为5~3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63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生产用可调节的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精馏法制备高纯气体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