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吊挂式多连杆折叠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4750.0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1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田丽萍;王长昕;杨利辉;陆志伟;王俊峰;孙娟;李洲稷;鲍莉;王雅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N2/005 | 分类号: | B60N2/005;B60N2/02;B60N2/04;B60N2/24;B60N2/3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孙笑飞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吊挂 连杆 折叠 座椅 | ||
电动吊挂式多连杆折叠座椅,包括坐位板和铰接在坐位板下方的支腿,支腿能够在与坐位板处于贴合状态以及与坐位板处于垂直状态之间折叠;公交车车厢顶部的顶板上设有电动升降机构,电动升降机构的下端与坐位板铰接,电动升降机构由设在顶板上的电动推杆驱动其升降,进而带动座椅升降。本发明采用多个连杆依次连接构成座椅升降的动力源,可以根据实际运动行程的需求添加或减少连杆的个数;通过电动升降机构实现座椅的自动升降,在乘客需要又不影响车内的安全时,座椅能够下降一定高度,并打开支腿,减少乘客的站立;在车厢内乘客站立较多而空间不够时,座椅能够折叠在收纳在车厢上部,节省车厢内部的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交车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吊挂式多连杆折叠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公交车已成为人们出行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公交车从设计和技术特性的角度看,与其它大、中型客车的车型(如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团体客车等)不同,公交车底仓上方的地板上设有乘客座椅及供乘客站立与走动的通道,公交车箱体顶部的顶板上设有供乘客站立时辅助使用的拉手,要求车厢站立面积大,车厢内通道与出入口宽、两个以上车门。这样就造成了公交车乘坐舒适度相对不佳的状况,究其原因是公交车的座椅数量有限,当车上乘客相对不用挤时,仍有大部分乘客出行无座位可坐的情形,对于路途较远、体弱等乘客而言,存在着一定的不适,为此,有些乘客自带小马扎作为临时座椅,但因其无法固定,在行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吊挂式多连杆折叠座椅,该座椅能够在不使用时折叠在公交车车厢顶部的顶板上,又能够在需要时伸出并支承在公交车车厢底部的地板上。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动吊挂式多连杆折叠座椅,包括坐位板和铰接在坐位板下方的支腿,支腿能够在与坐位板处于贴合状态以及与坐位板处于垂直状态之间折叠;公交车车厢顶部的顶板上设有电动升降机构,电动升降机构的下端与坐位板铰接,电动升降机构由设在顶板上的电动推杆驱动其升降,进而带动座椅升降。
本发明中,所述的电动升降机构包括多个首末端依次铰接的连杆,连杆上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各连杆在折叠后呈水平多层排列状态以及展开后呈竖直排列状态之间运动;顶板上设有铰接座,位于排列首位的连杆的首端铰接在该铰接座上,位于排列末位的连杆的末端与坐垫的一端铰接,电动推杆的一端设在顶板上,电动推杆的另一端与位于排列首位的连杆铰接,位于排列末位的连杆的末端与坐位板铰接;当电动推杆收缩至最小行程时,位于排列首位的连杆呈水平状态;当电动推杆推进至最大行程时,位于排列首位的连杆呈竖直状态。
本发明中,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齿条、齿轮Ⅰ、齿轮Ⅲ、驱动杆、电机以及由电机驱动的齿轮Ⅱ,电动推杆和齿条均与连杆的中轴线平行设置,电动推杆的一端设在连杆上,电动推杆的另一端与齿条连接,齿轮Ⅰ和齿轮Ⅱ同轴设置在连杆的端部,齿条和齿轮Ⅰ啮合设置,齿轮Ⅱ和齿轮Ⅲ啮合设置,齿轮Ⅱ的齿数是齿轮Ⅲ的齿数的两倍,每个驱动机构中的驱动杆的两端固定在同一驱动机构中的齿轮Ⅰ和齿轮Ⅲ的齿面上,齿轮Ⅲ设在连杆的首末端,驱动机构中电动推杆和齿轮Ⅱ的共同作用,使各连杆能够在折叠后呈水平多层排列状态以及展开后呈竖直排列状态之间运动。
其中,当连杆的个数为不小于2的偶数时,驱动机构位于排列首位的连杆的末端以及其余位于奇数排列位置的连杆的首末端,齿轮Ⅲ设在位于排列末位的连杆的首端以及其余位于偶数排列位置的连杆的首末端。
其中,当连杆的个数为不小于3的奇数时,驱动机构位于排列首位的连杆的末端、位于排列末位的连杆的首端以及其余位于奇数排列位置的连杆的首末端,齿轮Ⅲ设在位于偶数排列位置的连杆的首末端。
本发明中,连杆上设有驱动机构的端部的外侧设有挡板,挡板能够限制展开后的连杆处于竖直状态;且折叠后呈水平多层排列状态的连杆的相邻的侧面上均设有对应设置的电磁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理工学院,未经洛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47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吊灯灯体(逻辑2)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结构